调结构,黑龙江新兴产业比重将达30%


时间:2011-01-26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将实现新突破,到2015年,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0%。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据黑龙江省工信委主任孙糰介绍,“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比“十五”末翻一番,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58万亿元,利税9000亿元,利润5850亿元,分别是“十五”的2.1倍、1.8倍和1.7倍。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由40户增加到100户,其中超50亿元企业由10户增加到20户。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是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显著特征。


  孙糰告诉记者,黑龙江省轻工业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17.86%提高到2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40%左右,比“十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非公经济所占比重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地方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占全省的比重分别达到55%、28%和29%,比“十五”末提高了21、16和23个百分点,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非公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是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源泉。


  黑龙江省制定出台了《省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扶持政策,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达到59个,指导建立了26个公共服务平台,4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涵盖13个市(地)、农垦、82个县(区)及270个骨干企业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体系。预计到2010年底,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可实现49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由“十五”末的35.3%提高到49%。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累计投入扶持资金3亿多元,带动企业投资15亿多元,涌现了大庆油田、龙煤集团、哈飞、哈电机、哈药集团、蓝艺集团、中央红集团等一批国家级企业信息化典型示范企业。哈尔滨市已被国家列入“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城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等基础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制定了《省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实施办法》和《黑龙江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高。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