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今年3月1日起将把耕地质量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浙江继续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力度,正契合上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着力提高耕地质量”。
而强调耕地保护的背后是浙江省新增建设需求用地和土地供应量之间的持续矛盾。“目前判断,2011年浙江省用地会很紧张。”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今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同时国家的扩大内需政策仍在继续贯彻执行中,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将持续旺盛;而在土地需求居高不下的同时,国家对于土地利用仍然严格控制。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此前就曾表示,中央扩大内需造成的缺口需要把“十二五”规划当中2010~2012年的部分指标提前挪用。那么这也势必会造成近两年土地供需矛盾加剧。
而且,地方上最后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最终还是得由国土资源部审批后才下达。而国家层面上的土地利用计划,往往不能满足地方的土地需求。
“况且浙江有自身的独特条件,比如经济发展快速,新增建设需求大;但本身的资源禀赋又比较差。”上述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的浙江,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均占有耕地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测算,2006年至2020年浙江全省各行业建设用地需求量与可供量之间缺口为217万亩,满足度为64%。
所以,继2008年就将耕地保有量等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之后,再次将耕地质量管理也纳入政府考核中,正是为了进一步保护原已匮乏的土地后备资源。
据介绍,工业化的进程不仅通过占用耕地来减少了耕地保有量,而且工业化渗透下的人员外出务工导致耕地荒废、化学肥料滥用等问题也在损害着耕地质量。
实际上,浙江省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也早有先例。比如浙江省耕地保护的几项硬指标中,除了普遍的“基本农田保有面积”以及“耕地保有量”两条红线之外,还有浙江自己的“标准农田保有面积”这条对耕地质量提出要求的红线。
不过,在新一轮土地规划中,浙江省的基本农田保有面积仍然要从2800万亩下降到2500万亩,这和新增建设需求、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均有关系。“但是至少要保住2020年2500万亩的规划目标。”该人士表示。(宋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