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昂首迈向国际两千万人口大都市行列的同时,快速的膨胀也在加剧这座千年古都自身的消化不良和运行不畅
社会进步回避不了城镇化,中国的城市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前城市病主要体现在大城市,在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能源供给、环境污染、噪音、大气污染、蔬菜粮食供应、公共安全等不同方面都较为突出。
“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北京城市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更加凸显;机动车过快增长,缓解交通拥堵刻不容缓;入园难、看病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日前在向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全体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市“两会”上,从《政府工作报告》到正在提交审议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都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北京城市发展面临的规模承载压力提到突出位置。从交通到人口,从属地问责到加强规划,一场为城市发展减负的大战役已经揭幕,北京开始向大城市病全面宣战。
问诊 大城市病痛楚几多
今年北京地方两会的人大代表议案最集中的就是交通和人口问题,分别有30件和12件,共占总数的18%。“其中这么多代表的议案都针对交通这样一个具体问题上,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北京人大议案组负责人梁平表示。
1月21日经人大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压力更加凸显,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更加突出,交通拥堵、垃圾治理等困扰人们生活的问题日益加剧,保障城市常态安全运行和应急协调面临更大考验。
据统计,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接近2000万,远远超过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设定的到2020年达到1800万人口的标准,并还在以每年50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速度增长。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470万辆,2010年净增机动车就达到约80万辆。种种信息表明,北京在昂首迈向国际两千万人口大都市行列的同时,快速的膨胀也在加剧这座千年古都自身的消化不良和运行不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