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助推江苏第三次战略转型


作者:张展鹏、刘巍巍、叶超    时间:2011-02-21





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助推江苏第三次战略转型

  在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省长李学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2010年江苏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在工业中占比达23%,突破了两万亿元大关。从当年的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到如今的新兴产业,江苏悄然间又一次抢占中国经济转型的前沿阵地。

  根据《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12年江苏新兴产业销售将超过3万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达30%,进一步确立“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地位,推动这个东部沿海大省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嬗变。

  提前多年布局成就了两万亿元跨越

  “23%”并非特别大的比重,但它见证了江苏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也吹响了江苏第三次战略转型的号角:上世纪80年代,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90年代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大发展;目前正经历的第三次转型,核心是发展创新型经济,新兴产业正由此乘势而上。

  十年磨一剑,今朝露锋芒,“23%”再次印证了厚积薄发的道理。上世纪80年代开始,江苏就陆续提出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新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还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园区经济”,通过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各级各类园区建设,为新兴产业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沃土。

  苏州市周庄镇发展物联网的历程是江苏新兴产业厚积薄发的一个缩影。“一提起周庄,大家想到的都是‘中国第一水乡’,对这里的物联网产业却大多一无所知,事实上,我们为此已付出了多年心血。”周庄镇主管招商服务的副书记高苡平说,该镇1998年就着手发展传感器产业,如今已集聚相关企业近50家,红外、光电和霍尔三种传感器销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0%、20%和15%。

  始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成为江苏新兴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契机。2009年,在传统产业步履维艰时,江苏六大新兴产业逆势上扬:新能源、新医药、软件服务业产值分别增长60%、30%、30%,其中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的20%以上、全国的60%以上。新材料、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0%,均高于工业平均增速。此外,随着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在无锡成立,江苏物联网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3.78亿元。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江苏新兴产业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更加坚定了江苏加速推进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