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河北钢铁业面临四大挑战


时间:2011-02-22





  当前钢铁行业的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如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短期问题与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互联等,致使钢铁行业目前面临的产能过剩、控制能力弱、成本升高、经济效益水平下降的矛盾和问题愈加凸显。2010年,河北省粗钢产量超过1.4亿吨,利润却下降17%,平均成本升高20%多;钢材市场总体“周期缩短、波动频繁、震荡为主、整体向上”的运行态势仍将在2011年延续。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河北钢铁行业既面临着发展机遇,更面临着严峻考验。


  挑战之一:以技术改造推进企业内部完善配套、产业升级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钢铁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高附加值、高技术难度和高质量的“三高”产品消费量在钢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2010年,河北钢铁工业中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普通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品种的产量仅占粗钢总量的23.73%,虽比2009年提升5个百分点,但总体仍是中低端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少;钢铁工业销售利润率仅为2.01%,而先进的省(市、区)钢铁销售利润率达到7.5%,有的甚至高达11%之多。因此,推进河北钢铁产业升级已是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河北钢铁企业,主要是民营钢铁企业内部工艺技术装备不配套、不完善现象十分严重,该省具有8000多万吨钢产量的民营钢铁企业几乎没有一家是在采选、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以及节能减排、环保、循环经济等方面做到综合配套的钢铁企业,甚至部分民营钢铁企业连炼铁、炼钢、轧钢综合配套平衡水平也达不到,致使河北钢铁产业结构中的铁、钢、材三者比例失调。2010年1月~11月,河北省铁、钢、材三者比例为0.96:1:1.16,而正常比例应为1:1:0.95。这些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内部工艺装备的配套完善、“填平补齐”任务十分繁重,且还需要不断提高综合配套水平,推进工艺装备的大型化、连续化和高效化。同时,这些民营钢铁企业产品同质化、同构化也很严重,如果不通过技术改造进行综合配套、优化升级,在新一轮竞争中就有可能败下阵来。


  挑战之二:以兼并重组推动规模扩张和产业集中度提升


  目前整个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成本升高、效益低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国内、省内重组并购组建钢铁集团的步伐加速。未来钢铁行业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集团之间利用综合管控手法,在资源配置、资产组合、产业组合、协同效应、知识管理和组织智商层面的竞争。从目前情况来看,河北钢铁企业仍然多而分散,仅100万吨以上的民营钢铁企业就有40多家,且缺乏实质性的重组,总量难以控制,重复建设难以制止,环境难以改善;河北钢铁集团虽然已重组12家民营钢铁企业,但重组后的管理和实质性整合推进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增强控制力和内生力方面尚需一段时间。单就产业集中度而言,即使河北钢铁集团目前按7000万吨产能计算,其在本省产钢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仅为50%左右,小于上海、北京、甘肃、湖北、湖南、安徽、内蒙古、福建、辽宁、天津、四川等省、(市、区)的大钢铁集团占当地钢产量的比重。钢铁集团的规模不仅决定着企业生产成本、资源配置效率,决定着在国际大平台上原料和成品两个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占有率,还决定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的建立和以金融资本运营为核心的钢铁产业体系的建立,进而为该省钢铁工业化提供强大的支撑作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