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县建设一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基地


作者:张东 龚志伟    时间:2011-03-03





作为国内率先提出“ 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的西部重镇,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近日正式出台了《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实施意见》。据悉,该县将在3 年时间内建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生产示范区1866 公顷,并在示范区内实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规范使用率90%以上。此举不仅为双流冲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双流建设西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基地吹响了出征号角。

双流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地理环境独特,农业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优质精油、特色果蔬、无公害畜禽、林业水产、农产品加工物流等5 大特色产业板块,是国内有名的“草莓之乡”、“枇杷之乡”。然而长期以来,双流县特色产品“大名气”与特色产业“小块头”形成强烈反差,影响了农民收入,阻碍了经济发展。

近年来,双流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战略作为促进品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以塑造特色品牌为核心,以畅通销售渠道为重点,全力提升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双流已经拥有双流冬草莓、双流枇杷、双流二荆条辣椒、双流云崖兔4 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四川各区县中排名第一。

如何实现地理标志产品从量变到质变,走出一条从数量最多到产业最强的发展之路?双流县委、县政府将这一重任交到了双流县质监局的手中。经过半年多的深入调研和精心准备,2010 年3 月,一份内容丰富、操作性又强的实施方案摆到了双流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案头。随后,以此为蓝本的《双流提高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

随着双流“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品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速构建西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品牌建设与使用体系”的构想出炉,当地特色产业驶入了做大做强的“快车道”。据双流县质监局局长余子游介绍,在实际工作中,双流县注重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实施标准化生产相结合,坚持以合作社为载体,实行统一主栽品种、统一农资、统一种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销售的“ 五个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制定6 个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标准及栽培技术规范,严格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开展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形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认证体系,有力推动了双流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价值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双流已经荣获“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并成功培育了3 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镇、5 个良好农业规范认证、50 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8 个有机食品认证、56 个绿色食品认证、6 个GAP认证、1 个CHTC认证。

在标准开路的同时,双流县还注重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提高产业化水平相结合,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农业标准化+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组织等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企业化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深加工业全面提速,促进了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逐步使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全县已引进培育经营农产品的农业企业7 家,发展水果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2 家,带动农户2.3 万户。

随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双流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身价倍增,4个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突破10 亿元,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与此同时,一大批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企业扎根双流竞相发展。以国内调味品龙头企业四川天味实业有限公司为例,双流县以绿色、优质、安全的二荆条辣椒为该公司打开原料通道,帮助企业不断迈向产业高端,既拓宽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销售渠道,也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目前,双流永安镇金果旺公司年产3 万吨枇杷酒、籍田镇九川公司年产2 万吨果浆等项目相继投产,进一步完善和壮大了双流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条。

作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还促进了双流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金色枇杷”、“草莓红珍珠港”等一大批观光旅游区不断涌现,双流第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09 年,种植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18 元,比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前增收1639 元,增长21.2%。

随着地理标志这一公共品牌逐步转化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力,双流县走上了“借助一件地理标志,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之路。(张东 龚志伟)

来源: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