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装备制造成山东蓝色经济新增长点


时间:2011-03-28





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在海洋装备制造业方面,将重点发展造修船、游艇和邮轮制造、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临港机械设备等,相信在“十二五”期间会有一个大的突破。五年前还以单一造船为主的山东船舶工业,如今已手持海洋平台13座、各类工程船舶50余艘的订单稳步迈进2011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该省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新的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山东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官员董文照表示,2010年,山东省船舶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36.3亿元,其中海工装备、游艇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116.42亿元和3.61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5.2倍和30倍。记者了解到,去年在烟台举行的中国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船仪式,标志着山东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已打破新加坡、韩国企业对高端海工产品的垄断;而山东省88米超大型钢制豪华双体游艇则不仅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也令濒临黄渤两海的山东进入国内游艇制造商的第一方阵。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举足轻重。此前,看好山东海洋发展的国内外企业巨头纷纷捷足先登。中船重工、中海油、中石油、中集集团及韩国大宇、三星等著名企业已经出手投资建厂,各路巨擘都欲在中日韩这一世界造船业“金三角”的中心区域——山东一展身手。董文照表示,目前山东正在构造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及配套业协调发展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而国务院年初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山东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山东拥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较好的海洋产业基础,集中的海洋科教力量与优越的开放条件使得山东在“十二五”之年率先进入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董文照还表示,山东在造船领域的国际订单趋稳,目前该省手持的约1000万载重吨造船订单中70%来自国外。这些订单多来自德国、希腊、荷兰、意大利及非洲的一些国家。记者获悉,2011年1月中旬,埃塞俄比亚航运公司(ESL)与山东一家造船厂正式签订了7艘2.8万吨的多用途机动船建造大单,7艘船每艘造价3250万美元,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进行交付。此外,埃方还在中国订造了2艘41500载重吨油轮。

据悉,这是埃塞俄比亚航运公司46年来签署的最大的一笔新造船合同。地处中国东部的山东半岛,近年在海洋装备制造业方面凭借蓝色经济区的打造不断提升,2010年,该省造船完工量突破300万载重吨,是2005年的16.2倍。现在,山东拥有50万吨级船坞1座,30万吨级船坞5座,形成船舶600万载重吨、海洋平台10座的生产能力。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山东船舶工业累计完成投资500多亿元,其中近300亿元的青岛海西湾造船基地基本建成,青岛武船重工、济钢与莱钢宽厚板生产线、中海油(青岛)柴油机及曲轴等一大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都为山东船舶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董文照表示,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在海洋装备制造业方面,将重点发展造修船、游艇和邮轮制造、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临港机械设备等,相信在“十二五”期间会有一个大的突破。

来源: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