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从“江苏制造”转向“江苏创造”


作者:胡春民    时间:2011-03-30





  “工业领域是结构调整的主战场,信息化技术及相关产业是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制高点。”


  “3月5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在与总书记握手的时候,我告诉总书记我来自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具体从事工业和信息化方面的工作,总书记马上说‘你们做的是两化融合工作’,这不仅一语中的点明了我们这个部门的基本职能,同时也表明在总书记思考、谋划的若干重大问题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鼓舞。”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震宁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


  陈震宁说,工业领域是结构调整的主战场,信息化技术及相关产业是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制高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顾“十一五”发展成就时,就调整转型充分肯定了“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这个结论得到了江苏省发展实践的印证。


  “十一五”六大行业过万亿


  过去5年,江苏省工业经济始终保持高位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达到11.73%。历经多年,总量占比在去年又重返全国第一位置,在机械、电子信息行业总量规模超万亿元之后,2010年又有纺织、冶金、石化、轻工4大行业一举突破万亿元。过去5年,江苏省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十五”末的24%提高到33%;百亿规模企业已达到120家,总数全国第一;6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的23%。


  “量的扩大和高位增长无疑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突出成效,但不是我们的主要追求,‘十一五’时期江苏省就已经把‘调高调优调强’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陈震宁说。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建设也是江苏一个突出亮点。陈震宁透露,江苏已成为区域创新能力最强省份,全省80%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0%的科技平台在企业建立,80%的引进人才在企业集聚,“3个80%”格局已经成为江苏创新发展的鲜明特色和重要支撑。


  产业层次和集中度不够高


  “我们在看到多年调整取得成效的同时,一定要理性地、清楚地看到江苏省与先行先进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差距,看到江苏省工业经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陈震宁认真地说。他认为,江苏省存在的差距、矛盾和问题比较明显地表现在产业层次和集中度不够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强企业还偏少。


  2010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300家,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不到1.5亿元;百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43万亿元,总量占比仅为26.8%。高端制造比重偏低,先进制造业占比仅为40%左右。全省工业增加值率不到25%,与国际35%左右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技术对外依存度达60%。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