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圈框架规划将出台,卫星城抢夺战开始


作者:谢良兵    时间:2011-03-31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22日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透露,有关首都经济圈的框架规划年内有望出台,而北京市的人口调控目标在1800万人。北京周边的卫星城争夺战也随之开始。

  联动机制建立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对本网记者说,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是区域之间的协议分工,通过城市之间的协议来避免和弥补因过度竞争带来的相互伤害。“做老大的关键还是在服务,能否提供周边城市无法完成的平台。”

  黄艳也坦言,“就北京论北京”很难有所作为,而且成本很高,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城市群”的概念已提出,今后京、津、冀将在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等方面共建一张蓝图,共同调整。

  黄艳表示,今年北京已和河北建立起非常好的联动和联系机制,包括城镇体系、交通设施、产业的规划都将在一个平面上工作。北京市规划部门从今年年初已与河北其他地方政府、省政府还有天津市频繁“碰头”。

  年初,河北方面成立了“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工作办公室”,以协调首都经济圈的事宜。

  此前不断出现的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信息传了7年的时间,导致部分投资者举棋不定。因此,对于更多的投资者而言,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战略让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来自北京周边多家开发区的消息称,电话咨询和前来投资的企业都有所增加。

  据京城一家券商的研究人士透露,这几年,随着京津冀都市圈规划消息的不断传出,包括基金、私募、券商在内的各类投资机构也加大了对这一地区经济尤其是辖区内上市公司的调研,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政策咨询。

  争建卫星城

  北京巨大的人口压力带来的资源瓶颈使得北京必须放弃一些城市功能。市场力量的兴起正在重写区域经济版图。陈栋生说,未来的首都经济圈必然是一个以北京为核心的都市圈,而北京的周边就是一圈大大小小的卫星城。

  北京几年前曾出台过卫星城规划,但事实发展证明,只要北京不改变摊大饼式的功能集中发展路线,卫星城永远就等同于生活配套的“睡城”。黄艳对此表示,北京“十五”期间的一个教训,就是新城没有配置好。

  黄艳表示,在首都经济圈的框架下,未来3年,北京将尽量加快区域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1小时、半小时交通圈,建设好北京新机场等重大项目,实现人流物流等互通互联。同时,将研究完善相关利益分配格局和空间规划布局,增加产业内在联系。

  此前,为了承接北京的人口和产业,河北方面已经规划了京东、京南和京北三座环北京卫星城。

  据介绍,固安、大厂等地以当地的开发区、产业园区为龙头,以一些高端产业项目在园区的落地为契机,建设了高层次的城市核心区,五星级酒店,风景宜人的创意水街,现代的道路管网、场站等,既实现本地经济发展,又避免交通、住房、就业压力过大。

  陈栋生评价这种发展模式是北京周边下一轮县域经济的新趋势,其特点就是以产业发展为龙头,以产业园区为平台和载体,以园区吸引产业入驻,以兴产催动扩城,产城融合,共生共荣。他们不走片面依靠聚集人口的思路,而是走产业和城市发展融合,以开发区带动城市发展,强调生态观念的新城。(记者 谢良兵)

来源:经济观察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