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经过历时一年多时间的筹备,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终于挂牌成立了,从此事业变企业,山西五大文化集团的组建成功,标着着该省文化体制改革正正式踏入了深水领域。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山西省文化厅、新闻出版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山西已有27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全省11市、119个县全部组建了新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中央部署的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2009年山西文化体制改革三年的任务,两年完成,走在全国前列。
山西文化产业领域改革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其创造的领导决策驱动、舆论造势驱动、政策保障驱动和督导检查驱动“四轮驱动”经验。去年,山西决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目标。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文化发展要成为“一翼一轮”,要做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先头部队”,并提出了山西文化建设要大片大作大戏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的“五大战略”。省长王君也多次指出:“要像重视煤炭一样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并亲自担任了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组长。他特别要求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新型业态等方面取得“五个新进展”。袁纯清和王君都明确要求把组建五大大产业集团作为山西文化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此带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事业”变为“企业”,究竟怎么样?谁都知道,转企改制必须核销事业单位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在职职工全员签订劳动合同,“事业”转“企业”,“事业人”变为“企业人”,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文化事业单位的出路所在。可是对事业编制,大多数人不想丢,没了这个身份,就没了原来的安全感。这样的担心究竟有没有必要?
记者从2009年12月18日率先整体转企的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了解到,原属山西人民出版社等16家单位成为市场主体后,该集团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0亿元,双双突破46亿元。比2006年集团组建之初,翻了一番还多。获奖图书、品牌图书和畅销图书数量创历史最好水平。作为省直艺术院团的改革试点单位,山西省歌舞剧院如今成了山西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一年来,他们演出147场,演出收入超过1000万元,演员年收入翻一番。
“把改革单位的职工,看成家里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切身利益。”无论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协调会、专题会、领导组会,还是督导组会上,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都会反复强调文化产业发展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优化配置全省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职工权益保障,确保改革成效;有利于推动山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据悉,为保证文化企业集团成功组建,不留改革后遗症。山西数次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赴陕西、安徽、天津、山东、河北、吉林等地调研,结合省情,反复比较各地在政策支持、人员安置、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经验和办法。在“走出去”的同时,摸清省直属宣传文化单位的实情,精心设计本省改革的路径、方法和政策。
如今山西文化领域五大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山西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成长期。据介绍,新组建的山西五大集团公司涵盖网络、演艺、传媒、报业、影视等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多个领域。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将分散运营的100多张有线电视局域网进行整合,实现由“看”电视到“用”电视,单一视频业务变综合信息服务的转变;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剥离发行、印刷、广告等经营性资产,力争“十二五”末形成总资产10亿元,总收入8亿元的大型立体化传媒集团;山西广电传媒集团力争3至5年上市;山西演艺集团通过改革促进数家骨干演出单位实现演艺与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山西影视集团5年内将打造成为年生产电影20部、电视剧500集以上的大型国有影视生产企业。
记者了解到,这五大文化企业集团成立后,加上先期转企的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已基本形成六大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新格局。这六大文化企业集团已具备了与国内外大型文化企业竞争的资格和条件,并且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标志着山西文化产业进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五年后,山西文化产业将达到或超过一千亿元。(记者刘存瑞 耿锐)
来源: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