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强震和核电危机影响,日本部分企业尤其是用电量大的制造业企业目前仍无法恢复正常生产,这迫使“受伤”产业开始考虑向外延伸转移。瞄准这一商机,济南招商部门主动“登门”拜访日本知名企业,希望抓住难得机遇吸引日本汽车企业来济落户,从而弥补汽车配套能力弱的“短板”。推介会上日企排队换名片
“这次招商的效果非常好,远远超过预期。”刚刚从日本回来的济南市商务局亚美大招商促进处处长王喜东显得有些兴奋。
据介绍,2011济南名古屋汽车零部件产业推介会于4月下旬在日本举行,该推介会由济南市政府主办,济南市商务局和日本东海日中贸易中心共同承办,日本三菱东京UFJ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爱知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协办。“日本企业对本次推介会很重视,在一个半小时的推介会上,没有一个与会人员中途离场,交流非常充分。”王喜东说,包括丰田工程、富士精密、三井物产钢铁、三井物产塑料贸易等在内的40家知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以及金融和媒体代表近50人出席了本次推介会。
“这次地震对日本一些产业带来明显影响,比如汽车、电子等产业。受缺电、成本高等因素制约,这些产业寄望于灾后重建有很大难度。”王喜东说,本次推介会其实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着手准备,却恰巧赶在日本地震后成行,这也给承接日本产业转移提供了一个时机。“以往类似的推介会,只要主持人一宣布结束,大家就会陆陆续续离场,但这一次不一样,会议刚一结束,日本企业就排着队来换名片,希望有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王喜东说,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少日本企业都表示有向外产业转移的意图,但尚未形成企业的战略考虑。
日本汽配企业有望落户泉城
本次招商,将主题定位为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看中的是日本在乘用车领域的产业转移机遇。
据介绍,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几乎所有的日本汽车企业都遭受重创,地震对日本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造成的影响尤其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丰田汽车率先表示,该公司准备投资6.89亿美元在中国建立一个独资研发中心。
在王喜东看来,承接日本企业产业转移,恰恰是弥补济南发展汽车产业“短板”的一次难得机遇。“从山东来看,汽车总产值排名全国第三,汽车销量更是名列全国第一,而济南在山东的优势地位突出。”王喜东说,在赴日招商前已经对济南的汽车产业进行了全面考察,目前,济南已形成门类齐全的汽车产业体系,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生产企业已有128家。
但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还很低,跟不上整车发展需要。而且从结构上看,普通配件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还很少。以吉利为例,其整车年产能为10万辆,主要零部件供应商有120余家,但80%以上的配套都在省外。
济南在汽车配套产业上的发展需求,可能恰恰契合了日本企业正在酝酿的产业转移方向。“推介会上的认真与推介会后的积极表现,都说明日本企业已经在考虑产业转移的问题了,只是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据王喜东透露,会后已有多家日本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表示近期将访问济南,进行实地考察并寻求投资机会。
他同时判断,“肯定会有不少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济南,而且规模不会很小。”
多层次吸引日企来鲁投资
除了汽车零部件,日本产业转移还蕴含了众多商机。由于强震和核电危机的影响,日本部分企业尤其是用电量大的制造业企业目前仍无法恢复正常生产,一些高端制造、研发及供应链环节开始考虑向外延伸转移。
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借助于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山东正在调整对日策略,将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措施,以便以多种途径承接日本大地震后的新一轮产业转移。
为此,山东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调整应对策略研究日本产业转移需求,组织专业招商团队到日本索尼、夏普、东芝、日立、松下等电子巨头和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装备制造业企业“登门”招商。
同时,还组织了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继3月份赴日本举办针对大公司、大商社的投资促进活动后,我省还将于5月下旬在北京举行境外驻华机构恳谈会,重点加强与日本驻华大企业、大商社代表的对接交流。(董莉)
来源:济南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