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时间:2011-05-18





“十一五”时期是湖北十堰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全市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十堰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五年依次为117.2亿元、135.4亿元、195.9亿元、224.4亿元、275.9亿元,环比增长率为13.2%、10.1%、14.4%、13.3%、14.5%,年均增长13.1%。2010年,全市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9亿元,比上年增加51.5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7.5%;其中郧县、丹江口、竹山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5%、14.8%、14.6%,超过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五年内,十堰县域经济为何能如此快速发展?该市市长周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其一、实施“一统三分”战略,实现了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十堰的经济发展历来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城乡差距大,县域经济落后;二是十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各种情况千差万别。鉴于这两点,发展县域经济不能一刀切、一律化———既要走统筹城乡的道路,在“统”字上做文章;又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在“分”字下功夫。为此,我们结合学习与实践,在2009年明确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的“一统三分”发展战略,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其二、打破“四大瓶颈”制约,实现了发展举措的重大创新。长期以来,十堰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单一”、“交通条件落后”、“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域”(因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等“四大瓶颈”的制约。为了解决这四大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动脑子、想办法,通过“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大交通”、“推进山地开发整理”等有力举措,彻底粉碎了“四大瓶颈”。


  其三、落实“三大机制”,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这三大机制就是:优化考评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健全服务机制。近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对县域经济的考核,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十堰已有的考核评价指标及经济发展现状,2008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目标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2010年又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完善,适当提高了县域经济的指标比重,形成了“有压力、有盼头、有甜头”的考评机制,把领导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全市形成了“谋发展、抓落实、争进位、做贡献”的良好氛围和各县市区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


  周霁强调,“十二五”时期是十堰市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以做强做大县域经济为目标,切实推动全市县域经济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

来源: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