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市紧紧围绕“两高一进位”的工作目标,致力实现“千亿目标、百亿工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县域经济驶入了快车道。
据了解,2010年该市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4个县(市、区)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1.8亿元,增长16.4%,高于全市增幅0.8个百分点,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82.4%;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85.3%,已成为支撑荆门跨越崛起的重要力量。同时,2010年这4个县(市、区)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30.7%,高于全市工业增幅5.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64.9%;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4.3亿元,增长65.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工业增幅24.7个百分点。
荆门县域经济为何能如此快速增长?荆门市委书记王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10年以来,虽然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总体还好,增幅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但也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县域经济“保强进位”的压力较大。尽管近几年我市县域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与当前全省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我市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快,经济总量还偏小,整体实力也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市委、市政府在2010年响亮地提出了“在爬坡中提速,在转弯处赶超”的号召,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你追我赶、奋勇当先的良好局面。
一是发展为大,谋划加快崛起新思路。根据“加快荆门崛起”的奋斗目标,我们确立了建设“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宜居”四个强市的发展战略。这一目标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热情和斗志,日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最高行动纲领。
二是调整为重,开创发展新局面。我们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打造全国新型化工基地、优质农药产品加工基地和中部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两大千亿产业。2010年,全市石化、磷化、食品产业销售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1.6倍、3.4倍、4.2倍,机电、轻纺、建材、新能源产业实现了翻番式增长,农产品加工、包装机械、磷化等三个产业进入了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三是项目为本,打造发展新动力。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海外、沿海产业“双转移”的机遇,重点围绕化工、建材、食品、机电、纺织等主导产品招大商、上大项目。先后引进了中海油(磷化)、中集集团等企业上大顶目,进一步壮大行业的规模,形成了中省企业、市属企业、外来投资企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并围绕高附加值的精细磷化工、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项目,进一步招商引资,滚动发展。
四是创新为先,增强发展新活力。我市切实加强产学研合作,扎实开展“校企‘1+1’、百企联百校”的活动,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家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全市70%以上的企业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目前已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企业博士后产业基地1家,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永不衰竭的动力。
来源: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