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工信委从产业结构调整、食品工业产品质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和食品工业区域布局入手,全省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年均增长2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4.7%;实现利税年均增长31.3%。主要食品产量大幅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0年9月,全省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1.56亿元,同比增长49.2%,比2006年增长123.3%;实现利税119.23亿元,比2006年增长15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20.54亿元,同比增长56.5%,食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79.61亿元,同比增长31.1%,饮料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32.88亿元,同比增长48.3%。成为该省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
抓结构调整 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圈
2015年基本实现由传统基础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的转型,由粗放向集约、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的升级。注重大众食品产业发展,抓大市场、建大产业、求大发展。强化粮油食品加工和畜产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重点建设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四个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精制米、米糠油、米糠蛋白、非转基因精制大豆油、变性淀粉、有机酸、淀粉糖、豆乳制品、方便食品等;重点发展婴儿配方奶粉、灭菌奶、奶酪、速冻调理肉制品、包装熟肉制品等,着力打造乳制品和肉制品两个产业基地。积极培育传统食品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2015年全省范围内打造5~10个大型食品工业园区和5~10个食品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区。形成比较完整产业链条,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培育一批有发展前途的食品产业集群。
通过结构调整和园区建设2015年全省食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0亿元,其中,农副产品加工2000亿元,食品制造1000亿元,饮料等500亿元,年均增长20%,利税力争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20%。
培育品牌 做大做强骨干企业
扶持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快规模经济发展步伐,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加快企业“关、停、并、转”力度,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企业集团,到2015年建成10个左右产值超百亿的食品工业大企业集团。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先从水稻加工、玉米加工、大豆加工、乳品加工、马铃薯加工、啤酒、畜禽加工等培育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并带动食品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培育绿色、特色品牌,争创知名品牌。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信誉度,使更多的企业获得国家和省的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要加大对黑龙江省食品行业的宣传力度,把黑龙江省的绿色、特色有机的环境优势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黑龙江,提升黑龙江省绿色、特色食品的品牌效应和食品行业的整体实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