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5省8市低碳试点中的唯一能源大省,陕西欲解“高碳锁定”。
本报记者获悉,《陕西省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由陕西省政府上报到了国家发改委,等待通过。
根据《实施方案》,陕西省提出了“十二五”和“十三五”低碳发展目标,并明确了低碳发展的路线图,即调整经济结构、开展省内试点以及发展低碳技术。
陕西同时也是国家7个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试点省之一。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试点省应在今年6月底完成清单初稿。“这一清单还在推进之中,尚未完成。” 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负责人袁建歧对本报表示。
陕西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创建国家低碳示范省”。“陕西的低碳试点,不仅对探索资源型省份探索经济转型意义重大,而且对西部地区低碳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能源气候专家杨富强对本报记者表示。
但可以预见的是,陕西的低碳转型并不容易。“陕西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未来五年之内不会有太大改变,因此挑战很大。”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分析。
低碳发展框架初定
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35%
尽管仍处于重型化发展阶段,但陕西的低碳之路早于“十一五”期间铺开。
2006年,陕西省被国家确定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向地方推广活动项目的四个试点省之一,随后制定了《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系统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方法。
同年年底, 经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正式实施。依据该条例,组织实施“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全力推进20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同时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节能减碳行动。
上述节能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累计关停小火电154.8万千瓦,淘汰水泥、钢铁、焦炭、电石、铁合金等落后产能5596万吨,实现节能量1000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1.48吨标准煤降至2009年的1.17吨标准煤。
同时,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也有所突破。截至2009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建设规模突破350万千瓦,投产装机3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1%。
“正是基于上述工作,我们提出了未来的低碳发展目标。”袁建岐对本报介绍。
根据《实施方案》,到2015年,力争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35%;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目前的36.9%提高到42%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43%。
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左右;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目前的38%提高到45%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
对上述目标,杨富强评价很高,“陕西的目标和广东的目标几乎一致了”。据悉,同为国家低碳试点省的广东提的减碳目标为,到2015年,力争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5%左右;到2020年,力争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以上。
“陕西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去实现和发达省广东一样的目标,难度不小。”杨富强表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