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还将进一步“扩容”,聚焦“9+5”个重点领域,节能环保和民用航天领域将纳入。在日前召开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新兴产业合作与发展推进会上,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马静透露了上述消息。
在这14个领域中,“9”是指2009年开始启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9个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5”是指2010年新启动的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和今年即将启动的节能环保、民用航天等5个领域。
眼下,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三个领域的行动方案已发布。
“新增的节能环保和民用航天领域,目前正在抓紧制定行动方案。”马静说,这两个领域,上海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装备、先进环保设备、节能环保服务、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卫星应用等。
从9到“9+3”,再到“9+3+2”,对上海在其间的抉择,马静说,在高速发展了十多年后,上海的资源约束趋紧、商务成本趋高、环境保护趋严,此种条件下发展知识密集度高、资源消耗量小、带动作用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上海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马静表示,2010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9个领域产业规模达8859亿元,2011年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另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上海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65.73亿元,增长20.4%。
对比可发现,2010年9月国务院确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后,上海进行了细化聚焦,比如高端装备制造就细分为先进重大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民用航空制造三大类。而节能环保领域并没有立即进入,直到今年才开始制订方案。
上海市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郑韶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是制定科学规划。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当初就因为缺少规划,贻误了发展时机。
郑韶告诉早报记者,目前上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主要的问题是资源分散、力量不够。“认准了的产业,就应该全力支持,集中来发展,无锡能够成功发展物联网产业就是这样做的。”
郑韶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靠创新驱动。但是上海推动科技创新的传统一直是优先支持国企,资金撒了胡椒面,结果成绩并不明显。因此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政府只要制定政策、尽到服务的责任就行,不要包办。(王道军)
来源:东方早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