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创新发展方式促生猪养殖稳定


时间:2011-07-20





作为全国第一生猪大省,四川近年来坚持创新生猪发展方式,始终将以生猪为代表的现代畜牧业作为全省农民增收的主产业来抓,在全国猪价面临新一轮波动之际,川猪依然保持了总体稳定。

四川省生猪年出栏量为7000万头左右。据行业统计,2011年上半年,四川生猪出栏近3200万头,在全国生猪出栏量普遍下降之际,四川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平稳。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局长杨昌明告诉记者:“在全国猪价普涨的背景下,四川省6月份出栏肉猪均价为每公斤16.54元。从7月第一周的监测数据来看,四川省内的出栏肉猪和猪肉涨幅正在收窄,猪价开始出现趋稳迹象。”在现在的四川,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已经被彻底打破。按照农业部户均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标准,四川省2011年生猪适度规模化养殖出栏量将占到全省生猪出栏总量的一半以上,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收入占到全省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一半左右。

在近年来全国生猪历经“过山车”一样暴涨暴跌的行情之下,川猪的总体稳定殊为不易。杨昌明感慨地对记者说:“川猪的稳定得益于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以生猪为代表的现代畜牧业定位于全省农民增收骨干产业的决心,无论行情如何波动,四川发展生猪的政策、力度始终没有动摇。2010年,四川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省级财政资金就超过了5亿元。尤其是2010年上半年,全国生猪行情持续低迷之际,四川及时启动预警机制,投入600万元用于补贴企业收购储备猪肉,帮助大量养殖户过难关。”

川猪的稳定得益于发展方式的不断创新。对于广大分散居住的农村养殖户,四川坚持“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组织+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对每一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给予每平方米80元至100元的生猪标准化圈舍补贴。对于在四川地震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中集中居住的农民,四川全面推广农户联建养殖小区的模式。杨昌明说:“这种联建的模式不仅降低了养殖户圈舍投入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圈舍还能够自由流转,较好地解决行情低迷之际圈舍空置的问题,能够稳定生猪供应。目前,这种农户联建养殖小区的模式已经占到全省适度规模养殖户的1/5左右。”

在川猪的发展过程中,“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成为四川生猪产业的显著特点。杨昌明说:“四川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饲料、兽药行业的全覆盖免费检测体系,并坚持每月向社会公布初级畜产品检疫检测结果,从源头上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在全国生猪一度受到‘瘦肉精’事件冲击的时候,四川生猪‘瘦肉精’检出率已经连续10年为零。”如果养殖户想了解全川生猪行情,只需要在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网站上点击“生猪预警”一栏,全省62个生猪重点县的猪价、饲料价、存出栏变化和走势预警便一目了然。这正是四川在全国率先建立的“生猪监测预警系统”。杨昌明说:“这套系统每周向社会公布一次监测数据,已经成为全川生猪养殖行情的风向标。”

不仅如此,富有创新精神的四川人近年来在生猪发展方式上更是“花样百出”:全省养猪专业合作社已超过7000个,成为农民连接龙头企业、连接市场的重要纽带;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四川发展出“饲料统购”方式,使得农户能够以出厂价获得饲料;为了降低养殖风险,四川又发展出“商品猪寄养”模式,农户仅需要将猪喂大就能获得龙头企业支付的报酬,此外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四川又发展出以专业合作社牵头,建立生猪养殖市场风险调节金的方式;为解决养殖业融资难题,四川还发展出地方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等多方合作机制……

杨昌明认为:“只要我们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产业政策的稳定,坚持以农户为主体,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度规模化养殖道路,中国的生猪产业一定能够走出‘暴涨暴跌’的怪圈,逐渐实现平稳发展。”

来源: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