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抢抓政策机遇,推进五大发展战略


时间:2011-08-17





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战胜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中,甘肃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区位、资源、科技等比较优势进一步显现,特别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这些都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未来5年是甘肃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家继续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摆在优先位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家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以及藏区、革命老区等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沿海发达地区因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速度明显加快,为甘肃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甘肃提出,未来5年要以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显著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的,围绕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文明省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开放,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缩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是落实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夯实基础、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十大战略工程”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十大惠民工程”,按照国家和甘肃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六大片区”为主体的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格局、“一带三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和“三屏四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着力推进五大发展战略。

  实施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交通、管道、市政等方面的重大建设项目,力争“十二五”末,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实现全部市州通铁路;市州所在地与兰州实现高速连接,县城与市州所在地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继续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大型跨区域、跨流域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加强能源建设,加大陇东煤炭资源和河西新能源开发力度,加快配套大型火电和坑口电厂建设,力争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装机17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风光互补型新能源基地。

  实施以节水和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构建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落实扶持政策,着力建设七大循环经济基地和培育16条产业链,实施72大类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努力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抓住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机遇,积极构建“三屏四区”生态安全屏障,启动和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工程,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以污染减排为重点的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抓好城市节水和中水回用工作。

  实施以优势资源开发转化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改造提升石化、有色、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扶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发展旅游、现代物流、金融等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继续夯实农业基础,抓好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河西及沿黄灌区高效节水农业、优质林果等“四个一千万亩”工程,加快牛羊产业大县建设,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战略性石化基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医药和生物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特色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立足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十大科技专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