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崛起“红色产业”形成枸杞完整产业链


时间:2011-08-22





30 多年前,位于柴达木盆地都兰县境内的香日德农场曾经创下世界春小麦单产最高记录,使柴达木的绿洲农业闻名于世。今天,随着枸杞种植和加工产业链在柴达木盆地大面积推广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柴达木枸杞这一“红色产业”再度在这里写下辉煌。

2007 年以来,依托柴达木盆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根据柴达木盆地实际情况,顺应枸杞系列产品消费市场的发展需求,积极发展枸杞种植业和加工业。据海西州副州长乔学智介绍,截至目前,柴达木盆地枸杞干果产量可达1.75 万吨,产值可达7 亿元以上。随着枸杞种植面积扩大,在海西州政府的积极扶持下,一批枸杞种植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一个由种植、精深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

根据青海省《关于促进枸杞加工产业发展意见》和海西州政府有关规划,“ 十二五”期间,柴达木枸杞的深加工率可达到70%以上,枸杞果酒的生产能力达到3000 吨,枸杞粉产量达到1500 吨,枸杞浓缩汁接近1000 吨,同时,枸杞芽茶、枸杞黄酮和枸杞籽油等系列产品也将形成规模化生产,枸杞产业年销售收入可达到15 亿元,将成为青海省名副其实的优势产业。“小小枸杞果,成就大产业。”乔学智说,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组建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品包装水平、扩大宣传面等方面的努力,今后几年,要全力将“柴达木”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绿色枸杞品牌。

来源: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