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百亿元新材料产业基地,5个新材料产业集群,3条新材料产业链,一批有实力的百亿级企业集团……这是陕西省“十二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蓝图上的美丽注脚。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材料工业处副处长宋亚朝告诉记者,经过转型升级,到“十二五”末期,陕西省新材料产业产值有望突破2100亿元,一举成为西部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为实现这一目标,钛材料、钼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将成为陕西省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舵手”。
半个世纪的积淀
经过50多年的发展,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现已建成西高新电子信息材料、宝鸡国家新材料、西安阎良航空材料、安康新材料、商洛现代材料等产业基地,以及西安、咸阳、渭南、商洛等光伏产业聚集区。201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20亿元以上,拥有新材料有效专利2400多件。
纵观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历程,陕西省至今仍然保持着多项第一:第一台用于运载火箭发动机的铌合金辐射冷却喷管、第一台钽制换热器、首张大飞机用TC4板材、第一件CT机准直仪用钨器件、世界上第一台电炉用耐高温过滤设备等都出自陕西。
在国际舞台上,陕西省同样独占鳌头:钛材料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一;钼采选冶能力达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性能螺旋焊管、柔性连续管和HFW焊管技术水平世界一流。
宋亚朝告诉记者,“军转民”步伐不断加快是近年来陕西省新材料发展的一大特色。作为我国的军工大省,陕西省拥有涵盖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和核工业等六大行业的国防研发生产体系。在参与国家大型飞机、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过程中,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完成了相当一批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任务。
在金属新材料领域,一批龙头和骨干企业不断涌现,成为引领全省新材料发展的领头雁。例如,宝钛集团是国际上少数几个从事钛材料研究加工的大型企业,其产量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20%和国内市场份额的80%以上。金堆城钼业公司拥有国内惟一的钼材料研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钼及钼合金材料生产能力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十二五”深耕五大领域
在陕西省“十二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中,转型升级成为关键词。
未来五年,陕西省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围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佳、带动作用强的关键产品,布局一批项目、整合一批企业、集中一批专家,着力突破新材料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瓶颈,带动整个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到2015年,陕西省新材料产值有望突破2100亿元,成为西部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