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两年前上升到国家战略,让黄三角地区迎来了“潜在”机遇,那经过两年的力量积蓄,黄三角地区众多商机开始真正显现和爆发。9月17日-18日,记者在滨州举行的第二届黄三角经贸洽谈会上发现,国内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中涌向山东东营、滨州等黄三角核心区,环境、资本、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正带领黄三角地区进入真正的发展机遇期。
“大”字号项目抢先进驻
“只要给我一块土地,你这里配套产业链缺什么我们就投什么。”作为本届经洽会的客商代表,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池添洋一,毫不掩饰他对这片热土的期待,他用流利的汉语向滨州市市长张光峰表达新的投资期望。
事实上,伊藤忠株式会社比中日建交早半年进入中国市场,深谙中国企业独特的发展之道,刚刚完成与滨州魏桥集团的合作,如今又在酝酿下一个项目。
经洽会推出的160多个意向投资项目中,除20多个具有高技术种子公司性质的项目外,全部是过亿元的大项目。来自福建的投资商集合30亿元资金在滨州北海新区建设中闽科技产业园区,产业范围涉及健身器械、食品加工、物流、房地产等。
“大项目具有集约化特点,但并非所有的大项目都可落户黄三角地区,只有具有高效生态特征的大项目,才是契合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方向的好项目。”张光峰介绍,面对蜂拥而来的资金与项目,具有后发优势的黄三角地区,必须保持清醒与理性。
核心人才“为我所用”
核心人才能否跟随资金、项目一起进入黄三角地区,是激发黄三角发展潜力的重要举措。“核心人才哪里都缺,谁都争抢,我们创新核心人才对接方式,将黄三角的土壤墒情等信息,借助网络手段,实时、现场传输给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供他们实验室里研究,我们这里搞中试、规模化示范、产业化生产。”张光峰介绍。
目前,滨州市高端产业项目都与该产业领域的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确保项目处于产业高端。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方式,还让生活在大西洋的三文鱼即将安家东营。因三文鱼属洄游鱼种,从孵化到500克体重期间生活于淡水,后期将驯化至海水中生长,这种生活习性与东营河海交汇的地理优势较为契合,经当地部门与科研机构联合公关,三文鱼已经完全适合在黄三角地区生长,东营市由此即将建设大西洋三文鱼陆上养殖基地。
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方式用人才,是黄三角地区集聚人才的重要手段,本届经洽会上,158名海内外博士报名参会,经过信息筛选,有113名博士的信息符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在经洽会现场就有45名海外28名,国内17名博士与合作方对接,签订56项合作协议。
理顺体制全面激活发展要素
丰富的未利用地资源是黄三角地区最大的潜力和优势。省“两区”办、省国土厅等职能部门近两年一直为理顺黄三角未利用地权属等事项奔波,日前,792万亩未利用地规划已完成,明确了今后10年开发利用的任务目标、发展思路和重要措施,为黄三角地区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
两年间,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成为黄三角地区19个县市区的共识。省发改委副主任、省“两区”办常务副主任宋军继介绍,黄三角地区目前已开工建设绿色生态种植业基地185个、健康养殖基地70万亩;重点实施林浆纸一体化、海水梯级利用、油盐化工接续利用等100个循环经济项目,截至年底前将完成投资450亿元。
此外,还启动实施了黄河口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已修复湿地20万亩,断流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复过流;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获国家批准,系列环境保护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港口、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宋军继表示,经过两年的努力与积蓄,各项机制得到理顺,发展要素全面激活,黄三角地区正加速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李梦)
来源:大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