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最近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说,回首“十一五”不平凡的历程,倍感欣慰和自豪,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连跨7个千亿元台阶。未来五年,是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把兴皖富民大业推向前进。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也表示,“十一五”期间,是安徽省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全省生产总值由5350.2亿元增加到12263.4亿元,年均增速达13.4%。在建党90周年之际,为了推广安徽各地市、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中国工业报将推出“安徽工业向建党90周年献礼”宣传专版,全面报道安徽省一批先进市县的工业发展业绩,今推出第一篇——精心培育“阜阳制造”,奋力推动工业发展。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及界首市,人口1001.8万,面积9775平方公里,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也是全国比较大的地级市之一。
阜阳区位交通便捷,京九铁路纵贯境内,与漯阜、睢阜、淮阜、商阜铁路一起,使阜阳成为五路交会、八线引入的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编组站,连接东西南北,形成了阜阳这个中国铁路新枢纽,阜阳被誉为大京九枢纽城市,年客流量达300多万人次,经阜阳枢纽发运的货物,可直接通过天津港、连云港、上海港出海,也可直抵香港与国际市场接轨。阜阳机场按4D级建设拥有国际先进的导航通信设施,可全天候使用,能起降波音757、麦道90等类型飞机。公路以阜阳为中心、105国道和省道为骨架,辐射全市城乡、通往毗邻省市的公路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界首—阜阳—蚌埠高速公路、合肥、阜阳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形成“十”字型布局。水运十分便捷,淮河、颍河等十多条航道可下长江、入海,是中原通往华东的水运要塞。阜阳已经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
阜阳工业门类齐全,开发区企业呈现勃勃生机。经过多年发展,阜阳已形成食品、纺织、机械、化工、医药、能源等门类齐全的支柱产业,孕育了金种子集团、安徽昊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文王酿酒有限公司、华源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阜阳商贸市场繁荣,是中原商品集散地。目前,阜阳商贸市场呈现出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新局面,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拥有阜阳商厦、国贸商城、百货大楼、千百意购物中心等多家大型零售商场,以及皖西北商贸城、瑶海大市场、元丰大市场、顺昌商城等一批综合性市场、各类专业市场80多家,集贸市场500多个。临泉县庙岔皮毛市场、太和县皮条孙绳网市场、颍上县南照阜阳成为辐射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0万,对豫、鲁、苏、皖边缘地带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原地区商品集散地。
近年来,安徽阜阳市委市政府凝心聚力,始终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2007年始在全市实施工业突破四年行动计划,采取超强措施,在阜阳这个传统农业大市奏响工业强市最强音符,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10年,阜阳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723亿元,在2005年的150亿元后,用5年时间突破6个百亿元关口。这5年,阜阳在工业化道路上一路疾行。放眼当下阜阳工业,八大支柱产业日益壮大,20个产业集群蓬勃向上,阜阳工业经济正驶入高速发展通道。
“十一五”工业发展成绩斐然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贡献率不断提升。“十一五”以来,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5%,201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41.4亿元,是2005年的近5倍。工业化率达到33.8%,比“十五”末上升7.9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7.8∶38.3∶33.9,二产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增长最重要的产业。
——工业经济效益良好,运行质量不断改善。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79亿元,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04亿元,其中利润约59.8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