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河北装备制造业捷报频传,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变压器在保定天威研制成功并成功投入运营;世界一流的太阳能加工设备水爆机在邢台晶龙集团成功诞生,提高生产效率达到1倍以上;中国最先进的隧道全断面掘进机在秦皇岛总装下线,投入北京地铁展开施工;山海关船厂建造的10万吨级巨轮完工下水,开创了河北建造大型远洋轮船的历史……这一件件实事标志着河北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实现由量到质的历史飞跃。据河北统计资料表明,今年前7个月,该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93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9%,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9.3个百分点,比钢铁产业快13.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6.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河北地处渤海湾中心位置,不仅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而且有着比较丰富的矿产。然而有资源优势并不一定有竞争优势,因为丰富的资源往往会养成人们对其依赖的惰性,在过去多年中,河北正是依托这些资源建立了总量名列全国前茅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该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使之达到了全国前6位,但经济效益低下,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比如该省钢铁产业总量达到1.2亿多吨,占到全国五分之一,仅此一项产业能源消耗和水源消耗就占到全省工业的40%和 30%,提供产值贡献却仅占全省的20%,其中产生的利润总额还不如仅有3000万吨产能的宝钢一家企业。面对这种状况,河北省委、省政府认为:河北目前面临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装备制造业既是国民经济能否挺立的脊梁,也是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和桥梁。对于河北这样一个原材料生产大省来说,不仅本身能够形成新的战略支撑,同时也因装备制造业的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能够帮助当地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于是决定将其放在区域经济的帅位来考量和推进。
就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河北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战略支撑产业进行精心打造,确定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发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钢铁装备、煤矿装备、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等六大主攻方向,采取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构筑产业聚集区、开展科研技术创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多种措施,力促河北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装备制造业,扩大投资规模是重要基础。“十一五”期间,全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80.8亿元,年均增长48.6%,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1%;今年1-8月,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9.1亿元,同比增长37.6%,增幅快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1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14.8%。外商直接投资30.4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的19.9%,是全省外商直接投资主导产业之一。五年间,装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占工业的比重达到23.6%,并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由2006年的19.7%提高到2010年的30.4%。通过这种强力支撑,全省建设了20亿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达21个,三一张家口风电建设项目、衡水英利新能源项目、中恒科技曹妃甸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增添了后劲。今年上半年,全省58种主要装备制造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43种,其中36种产品保持30%以上较快增长,在完成总量上居全国前三位的有8种产品,利润增长42.19%,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长9.1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27.19%。
发展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聚集是有效载体。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共享资源优势,河北省一手抓企业兼并重组,一手抓产业集聚区建设。在引进中船、兵装、航天、北车等特大型企业集团对本土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和战略投资外,狠抓装备产业聚集区建设,在全省确定了保定中国电谷、华北轻型汽车城、秦皇岛重大设备出口基地、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等32个省级产业聚集区,依托保定天威、唐山轨道客车、宣化工程机械、中钢邢机冶金轧辊等骨干企业为核心形成10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有资源优势区域和沿海经济发展带转移,力求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比如保定通过轻型汽车城建设,使整个工业走廊上集聚起汽车及零部件企业300多家,全市汽车整车产能达到90万辆,2010年终,该市汽车行业共计生产整车72.24万辆,销售整车73.15万辆,整车及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5.71亿元,实现增加值141.96亿元,实现利税68.08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分别同比增长33.2%、37.8%、26.59%、92.65%。而中船重工重组山海关船厂后,也加大投资力度,使企业实现了历史跨越,今年将完成15艏9.3万吨轮船交付使用,实现了由10万吨级造船基地到100万吨基地的腾飞。
发展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是核心动力。要把装备制造业真正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支撑当是第一支点。河北在这个方面更是下了真功夫。通过企业自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等多种措施,已经建设装备制造业开发创新技术中心138家,博士后科研站和流动工作站93个,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104家,开发出适用性新技术、新产品超过千项。其中长城汽车、天威保变、保定英利、邢台晶龙、廊坊新奥等企业的创新中心达到国家水平。长城汽车集团投入5亿元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进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了上百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轻型汽车开发一直走在国内前列,长城皮卡连续10年在全国保持了市场占有率、销量第一;晶龙集团先后投巨资建立了两个博士后工作站和晶龙科技中心、硅材料研究中心、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太阳能组件研发中心,通过与国际顶尖研发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承揽国家科研项目,先后实现科技创新项目达到600余项,很快抢占了光伏行业科技最新制高点。产品远销德国、西班牙、日本、美国、意大利、韩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晶龙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7亿元,利税41.7亿元。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超过50%。
就是通过这种强力推动,河北装备制造业实现了由量到质的飞跃,2010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513.3亿元,比2005年增长6.1倍,年均增长率达到43.4%,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快18个百分点,比钢铁产业快22.1个百分点。今年前7个月,实现利润244.9亿元,同比增长33.0%,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4个百分点。(记者雷汉发、通讯员纪统)
来源: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