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安徽省政府支持皖北快速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阜阳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商贸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使阜阳成为中国商贸物流的新地标。作为综合性经贸盛会,已连续举办四届的皖西北(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阜洽会)已经成为展示阜阳商贸经济的大舞台和阜阳市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近日,在第五届皖西北(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召开之际,中国商报记者再次走进阜阳,就该市商务经济的发展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商务经济实现三跨越
在阜阳市商务局,翟奇志副局长告诉记者,2010年阜阳市商务经济实现了三个跨越目标:利用外资迈上1亿美元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3亿美元,迈上新的台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300亿元台阶,达到330亿元以上,创造了历史新记录。
“十二五”开局之年,阜阳市紧紧抓住商务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机遇和奋力跨越的黄金发展期,全力推动该市商务经济向前发展。今年以来,阜阳市商务工作紧紧围绕着“内贸提升、外贸壮大、外资突破、外经拓展”的目标,大力优化经济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商务经济运行态势总体持续向好,主要指标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亮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阜阳市发展势头全省领先的是对外贸易,今年前7个月全市进出口总值突破3亿美元,达到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7个百分点,增幅连续7个月居全省第一;前7个月阜阳市新办外商投资企业10家,合同外资5296万元;实际利用外资9002万美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2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安徽省第三。国内贸易方面,前7个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6亿元,同比增长17.3%。外经工作方面,前7个月阜阳市对外工程承包完成境外投资572万美元、同比增长6%,外派劳务人员690人、同比增长10%。阜阳市今年全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三项指标增长速度均在18%至20%。
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目前,阜阳市正积极围绕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打造辐射几千万人口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奋力推动全市商务经济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崛起”中加速发展,在规模、质量、经济贡献度、拉动社会就业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今年以来,阜阳市切实加强项目工作,将项目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建立领导班子牵头服务和定期通报督导工作制度,从对接、谋划、编制、服务等多个环节,从内贸、外贸、外资、外经等多个领域全力推进。目前已摸排出阜城在建、拟建、规划和运营类重点项目7大类81个重点内贸及涉外项目,总投资508亿元,还组织力量正在谋划、编制一批具有方向性、战略性、带动性的重大商贸项目。
积极落实国家促消费政策和流通促进政策。截至2011年8月,阜阳市家电以旧换新拉动消费3.3亿元,累计销售家电94317台,回收旧家电104303台,财政兑付补贴71053万元。截至7月底,全市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70万台,销售额达40多亿元,位居安徽省第一位;万村千乡工程已累计建成各类农家店1765家,建设配送中心19家。阜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临泉皖浙农贸市场进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8个农贸市场列入省级名单,得到省级财政扶持。“农超对接”工作积极推进,阜阳商厦中新高科、阜阳华联超市、阜南县百货大楼等3家企业成为省级农超对接流通企业。深入推进外贸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26家企业获进出口专项担保,担保额度9350万元,企业数和担保额度居全省前列。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12家企业参保,投保额为950万美元,通过保单融资近2000万美元。
组织参加安徽经贸文化宝岛行活动,举行了一系列宣传展示、联谊拜会、洽谈交流、实地考察、签约推介等活动,推介项目35个,投资总规模160多亿元人民币,协议利用外资130亿元人民币。在第21届华交会上,成交额863万美元;在第109届广交会上,成交额2100万美元;在南京跨国零售采购大会上,签订购销合同3.7亿元。另外,还通过组织企业参加网交会和国家、省商务部门推荐和重点支持的境内外展会,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对外贸易。
据介绍,今年的阜洽会定于10月28日-30日举办。本届阜洽会将紧扣“全面转型 加速崛起”主题,围绕发展创新设计内容,考虑由招商引资、经贸洽谈、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四大部分组成。此次洽谈会拟推介重点招商项目投资总额1000亿元以上。拟安排大会集中签约金额不少于200亿元,其中合同类不低于40%,外资类项目优先。大会拟邀请客商600名,其中境外客商约200名,境内客商约400名。邀请范围:包括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等及新兴市场国家客商,境内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鲁、苏、浙、闽、粤地区客商。重点邀请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代表,国内500强及龙头企业代表,产业转移较多的沿海省、市企业代表,境内外商协会代表,在阜阳有投资项目的企业代表及友好人士参会。
来源: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