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欲打造千亿元民族医药产业


作者:邹婷玉    时间:2011-10-18





“一般看病就去找中医或者西医,感觉壮、瑶医比较神秘,没有听过、见过,不敢轻易去。”广西南宁市民黎军说。记者采访了解到,黎军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在多数老百姓心目中,壮、瑶医还是十分陌生的。就此,广西将出台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和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等政策。但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壮瑶医药的发展难以突破原有的模式,发展规模较小,速度较慢,难以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壮瑶医药认知度低被指神秘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将出台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和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等政策,提出“311”发展新格局,即到2020年,形成特色优势突出、在全国及东盟有影响力的临床医疗、学科研究、人才培养三大体系,一个世界级药用植物园和一个千亿元产业,成为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交流的新高地。

  但是,目前,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是否真的已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壮医诊室的主任医师廖瑜修告诉记者,来壮医诊室的患者大都是患有比较顽固的疑难杂症,在各大中医、西医院治不好的情况下,才尝试来看壮医。

  “广西仅仅是个中医药民族医药的资源大省区,由于起步较晚,同产业强省区还有较大差距。”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广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霖说。

  运行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滞后

  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原因在于产业规模和效益仍与资源优势不匹配,管理体制仍不健全,基层和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薄弱,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规模和水平仍与资源规模不相匹配等。

  质量标准体系缺位。资料显示,广西药用资源的品种数量4623种,居全国第二位,有文献记载的民族药超2300种。但是国内市面上鲜有广西壮药、瑶药的影子,更别说“国字号”的壮瑶药。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院长韦浩明坦言:“由于起步晚,我们在医药开发方面远远落后于藏药等民族医药。”广西中医药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庞军指出,“目前,由于没有国家认可的行业质量标准,壮瑶医药的研发、生产和推广都受到阻碍,不能像藏药、维药一样,获批生产、创出品牌。”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目前,中医药民族医药的管理体系比较分散,卫生厅下属中医药管理局、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厅、农业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等都各管一部分,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同时,中医药管理局现在只有六个人,市县绝大部分没有相应的机构,整个管理机构严重脱节。甘霖指出,现实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亟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老、小、散、单”。目前,广西有一百余家医药企业,生产能力最大的是梧州中恒和桂林三金,均在十个亿以上,但大都是三千到五千万,一些甚至只有单一品种。“有的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企业,‘老、小、散、单’的广西医药企业现状亟待扭转。”甘霖认为,广西医药企业亟需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规律进行不断整合改造。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