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匆忙吃了些面包和火腿肠,就又开车沿二广高速公路前行,他从河南调的一批货,要运往内蒙古二连浩特,经贸易行转往蒙古国扎门乌德市。“我从全国各地运回各种日用品,再把蒙古国的皮件、羊毛等运往内地。当年,老祖宗走驼道干的就是这活儿。”他说。
任正非是呼和浩特一位驼商的后代。从元朝起,经呼和浩特、张家口通往库仑(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的通道,一直就是丝绸茶盐皮毛互市的商道。如今,昔日商道驼铃绝响,现代物流四通八达。
承东启西南联北开
内蒙古地跨三北,与八省区相邻,又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拥有14个公路口岸、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以及呼和浩特等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5.7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365公里,14条出区高速通道已全部开工。
其中,满洲里口岸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是我国通往蒙古国的最大口岸,阿尔山口岸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规划的第四条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
目前,内蒙古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产业,物流业既是六大产业之间的重要纽带,也是这些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内蒙古的经济就是“运出去”经济,“黑货”(煤炭)、“白货”(牛奶)就是“运出去”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内蒙古依托地域、产业优势,以打造面向三北的物流通道、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为重点,积极构建承东启西、南联北开的大物流格局。
2009年7月30日,通辽集装箱内陆港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该内陆港位于铁路通辽北站西北方向两公里处,货场东接通辽北站,西邻省际大通道,北靠煤炭交易市场,一期建成后,实现了通关达海、公铁牵手、海铁联运,主要运输玉米、淀粉、型砂、玻璃、杂粮、杂豆、牛奶、铝锭等货物,使通辽市实现无海有港,成为“通关达海”的内陆口岸城市。
2010年8月3日,辽西蒙东口岸物流协作体成立,依托锦州港、葫芦岛港、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等,开展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致力于打造内蒙古腹地通往辽西的物流出海通道,推进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对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