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重庆在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主攻信息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创造高端产业集群效应,并成功解决了这些困惑。
重庆模式,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10月21到22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率调研组专程来渝,到重庆进行调研。
刘利华透露,重庆这几年的发展思路出乎想象,重庆之行一是总结可供全行业借鉴的经验,其次调研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准备。
“模式的胜利”
创新“整机+配套”的垂直整合,将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大部分实现本地化
调研组包括工信部政策法规司、电子信息司、规划司、科技司等相关司负责人。深入调研了落户重庆的惠普、宏碁、华硕、富士康、英业达、广达、和硕、纬创、仁宝等笔电代工企业,并考察了重庆两江新区、空港保税园区、江北机场、西永综保区等开放口岸的建设。
调研组在调研结束后,与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重庆市长黄奇帆交流时表示,在当前国际经济持续恶化,沿海地区外贸受到较大冲击的大背景下,深处内陆的重庆工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却逆势而上,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因而非常关注。
重庆近年工业发展迅猛。2010年,全市工业销售产值过万亿,工业增加值增幅23.7%,列全国第一位。今年1到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2450亿元,增长22.7%,增幅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并成为促进重庆产业系统性的整体转型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全市电子信息产业2010年销售产值从2005年240亿升至1400亿,预计今年年底将达2500亿。
这被重庆总结为“模式的胜利”。即改革传统加工贸易“两头在外”模式,创新“整机+配套”的垂直整合,将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大部分实现本地化,从而大大降低进项物流成本。此外,通过开通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开通直飞欧洲电子产品国际分拨点的货运航线,以及“渝新欧”铁路国际贸易大通道,破解内陆地区出口退税、出项物流成本等难题。
截至目前,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了全球三大笔电信息品牌商、占全球市场份额90%的六大笔电代工企业以及341家零部件企业。经信委介绍,这批企业不仅将新增订单放在重庆,而且计划将沿海地区不适宜生产的笔电订单转移至重庆。
经信委主任沐华平称,在重庆看不到经济危机的景象,三个品牌厂商,六个代工厂商都在“拼命的加工加点地做”, 前两天因产量很大,委里还派处长到厂里协调出货。
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福平评价,重庆做法整体是成功的,一方面建立了适合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的成本不断上升,迫使产业进行转移,而有好的模式的区域当然更具优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