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展战略重大调整,从内陆走向沿海


作者:刘玉海    时间:2011-11-08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蓝图即将描绘完毕。

  10月28日,记者从在唐山召开的河北省海洋学会2011年年会上获悉,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进入国务院报批阶段,即将在近期出台。

  此前的5年间,国务院已相继批复11个沿海区域规划。从北到南,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长三角经济区、舟山群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依次排开,唯余渤海湾畔的河北沿海,始终未有“大动作”。

  据悉,即将出台的河北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确立了以秦皇岛、唐山、沧州3市所属的沿海11县市、8区、1路、1带为重点,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在沿海地区形成2万亿元左右的GDP。用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赵勇的话说,“要在沿海再造一个河北”。

  这不仅意味着河北徘徊了20余年的“双环”经济发展战略——环渤海、环首都——最终将落笔沿海,也意味着国家规划实现了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全覆盖。但这些由地方编制、中央批准的规划也埋下了地方各自为政、产业结构雷同的潜在弊端。

  “两环战略”遇阻

  在外界看来,环首都经济圈只是给北京“镶金边儿”

  河北海岸线487公里,海岸带总面积达110万公顷,地处环渤海的中间地带。然而,长期以来河北的沿海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发挥,“沿海区位下的中部水平”使之一度成为沿海板块经济发展的“塌陷区”。

  这直接影响到河北此前确定的“两环”环渤海、环首都战略的实施。正如河北省海洋局副局长于忠信所言,“‘两环’战略一直没做起来”。

  比如,在外界看来,环首都经济圈只是给北京“镶金边儿”;在河北政界,则私下流传着环首都经济圈受制于北京的说法:北京要求环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要绿色、低碳、环保——对于尚处于工业化上升阶段的河北来说,这无异于扼杀了环首都经济圈。

  “内陆传统产业一直支撑和主导着我省的经济发展进程,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变化和发展观的转变,这种传统路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成为继续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强大引擎。”河北省政府研究室工贸处处长陈万钦认为,实施产业发展东移,打造沿海“新增长极”,使全省经济发展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依托海洋资源,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技术等新竞争要素,建成沿海临港现代重化工业、产业体系,已成为河北“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的重要途径”。

  沿海地区的初尝甜头也加重了河北战略向海的决心:2003年开始的唐山曹妃甸大规模开发建设,使其成为环渤海最受关注的经济亮点之一,“十一五”规划编制之初,更一度成为与天津滨海新区对决的唯一对手;甚至连一向不受关注的沧州,经济实力也在不声不响间大增。

  “沧州现在的财政收入已经跃居河北第三!”沧州市海洋局官员王毅颇为得意的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十一五”期间河北投入上百亿元建设黄骅综合大港,在临港地区形成了完整的化工产业链布局——此前,滨海的沧州因受制于严重的土地盐碱化,经济发展长期乏善可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