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山东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


作者:崔鲸涛 王晶    时间:2011-11-11





当海洋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愈发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10月28日~29日,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为主题的2011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山东青岛开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齐聚岛城,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建言献策,探索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


蓝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自2011年初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迅速召开全省动员大会,加强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等地举办恳谈会、项目推介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的沟通合作,加快推进《规划》的实施。


“前不久,山东省委、省政府对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总体上看,全省对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认识更加统一,目标更加明确,行动更加自觉,措施更加有力,蓝色经济区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说。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论坛上通报,今年上半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说,山东省委、省政府建立了高效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了《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政策,启动了一大批产业项目和重点工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开局良好,试点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随着国家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进入新型工业化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加速转移的趋势明显。


杜鹰表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要特别注意避免和解决沿海产业结构雷同、空间布局不合理、过度围填海等问题,形成合理高效的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这是打造和建设好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依据产业战略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合理选择临港产业和临海产业,牢固树立绿色经济和循环低碳的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形成重要的经济区和城市群,辐射带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的海洋经济开发新格局。


科技创新是发展动力源泉


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发展和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杜鹰说,在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中,要加快构建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龙头,以省级各类创新平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全面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扩大高层次海洋人才培养规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引进科技型企业家、创新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完善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公共转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创新组织,构建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的绿色通道,完善海洋科技信息技术转让等服务网络,加快建设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积极推动创新要素聚集和流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