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批,河北沿海战略启幕


作者:宋俊洁    时间:2011-12-12





  长期以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都是河北省发展的重心,《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获批将此提上了日程。

  近日,国务院批准实施该《规划》。这既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后一个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也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基础薄弱且面临天津、山东、辽宁等省市的竞争,河北发展新型工业应防范低端发展的风险。

  贴近京津

  作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跳板,河北省早在2004年11月就开始启动编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但囿于行政区划等多重原因,导致该区域规划多次修改定位,迟迟未能出台。

  《规划》也被称作河北为贴近京津而做的第二手准备。与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不同,《规划》尽管定位依然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但区域间协调的内容并不多,基本是在省内发展,且定位也着眼于国家级的沿海开发战略。

  《规划》将河北沿海地区定位为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河北沿海地区由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所辖行政区域内3.57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487公里海岸线及0.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共同组成。

  在《规划》中,提出“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这样的定位,明确把京津冀合作这一喧嚣多年而成效不彰的命题正式提上台面。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京津冀都市圈规划至今未出台,这说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并不是没有难度。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起步阶段,承接产业转移是有一定的难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表示,北京和天津的市场比较成熟,企业在产业承接方面相对完善,同时人才储备也比较充足。

  据王凯透露,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目前已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通过,四方的章都已经盖了。“河北贴近京津发展已经在提速,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的发展已正式出现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

  低端化风险

  《规划》中还明确,将河北沿海区域发展为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河北省的GDP已达到了全国前6位,但经济效益低下、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问题也长期如影随形。

  资料显示,河北省的钢铁产业总量达到1.2亿多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仅此一项产业的能源消耗和水源消耗就占到全省工业的40%和30%,而提供的产值贡献却仅占全省的20%,产生的利润总额还不如仅有3000万吨产能的宝钢一家企业。

  与环首都战略不同,河北的沿海规划始终是一份省内的发展规划,极少涉及省际区域间的协调,其定位与产业布局面临着与辽宁、天津、山东等其他省市雷同的局面,这从曹妃甸和黄骅港这些年的艰难突围可见一斑。

  在业内人士看来,河北环首都贫困带出现的原因在于,为了北京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河北省邻近北京的区县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从而丧失了工业化机会。在此基础上,再发展新型工业化并不容易,基础薄弱且面临天津、山东、辽宁等省市的竞争,存在低端发展的风险。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强调,沿海地区在全球化态势下,可直接通过航运与国际接轨,进入世界市场。在此基础上,依托京津两大城市,既可减轻京津的发展压力,也可发挥京津产业优势和科技人才优势,从而惠及河北沿海地区。

  王凯表示,技术相对低端是一个问题,因此河北应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秦皇岛应着力建设环渤海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全国著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唐山应建设以钢铁、能源、建材、化工、装备制造和新兴工业为主的制造业;沧州应推进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发展先进制造、新型建材、海水养殖与加工、以海洋运输为主的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建设。同时,加强秦皇岛港、唐山京唐港、沧州黄骅港三大港口和与之相配合的北戴河新区、唐山湾国际生态城和渤海新区3个新城的建设。(宋俊洁)

来源:中房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