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县力争实现煤炭与非煤产业“花开并蒂”


作者:何乐 王跃峰    时间:2011-12-12





接近年底,昌鑫矿山有限责任公司却比往年任何时候都显得冷清。工厂内并没有工人劳作,办公楼的多数门窗也都紧闭。作为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第二大矿产公司,自今年8月份起,公司就处于停产整改状态。


昌鑫的状况,在左权县资源性企业当中,并不少见。自去年开始,左权县开始煤炭行业资源整合。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改变煤炭行业“多、小、散”格局,实现行业规模化、规范化、安全化生产。据介绍,煤炭资源整合后,该县煤炭企业由原来的23户整合为12户,单井生产规模全部达到90万吨以上,在引进大型煤矿企业实行规范管理的同时,不少不符合标准的矿产公司在这个整合过程中都被关停。


长期以来,在这座位于太行山中部、曾为八路军总部5年之久的县城,煤炭业是其支柱产业。2010年,煤炭开采行业占该县国税收入的60.2%,比“十五”末比重增加19.6%;煤炭税收由2005年的5374万元增长至2010年的19807万元,年均增长29.8%,高出同期国税收入增速9.9个百分点。


“煤炭行业对税收增长的高贡献率,说明了左权经济非常倚重于煤炭开采。”左权县国税局局长范彦春表示,这种单一结构模式给经济运行带来了沉重压力。一方面,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弱,经济发展内生力不足,资源环境承担重负,跨越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这种“一头重”的经济格局,也很大程度削弱了税收的“抗风险能力”,只要煤炭市场稍有变化,税收就跟着大起大落。


为实现资源型经济为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左权县与整个山西省同步,开始了经济转型的探索之路。早在2006年,国务院批准山西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唯一试点省份,并出台了4项政策措施,即: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有偿出让煤炭资源矿业权、提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提取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相应的,左权县提出实现“两个转变”:从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从地下向地上转变。如今已颇具成效的煤炭资源整合,旨在做强支柱产业,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由“粗放型”开采向“集约型”转变。在实施过程中,潞安、汾西、阳煤、山煤、煤运五大集团进入当地,成为煤炭产业发展的主导,对于矿产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而言,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在左权县,经济转型的时代命题实行起来有着最实际的意义,转型的探索步伐也并不仅仅在煤炭行业。近几年来,培育新型支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开始由煤炭产业“一柱擎天”向煤与非煤“双轮驱动”转变。在左权县的经济园区规划蓝图中,“高新技术”与“循环经济”成为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目前重点建设的六大工业园区,2010年园区内企业实现产值约1亿元,上缴税金280万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工业园区和工业积聚区基本建成,总产值将达400亿元,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50亿元,上缴税金将达到50亿元。


此外,具有鲜明红色革命印记的左权县,开始发展绿色产业。这里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构建“红色小延安”、“生态旅游圈”、“核桃大镇”及“物流重镇”都成为地区发展规划中的新名片。


谈起税收在这场革命老区的产业革命中的作用,范彦春表示,首先要落实好惠农政策。他说,税收优惠政策一定要做到“用活用足”。例如,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企业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所得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同时,做好管理引导工作,严格农民合作社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办理,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引导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其次,对于一直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左权县,税收杠杆在促进高新企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引入新兴产业集群,做好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再其次,加大贯彻落实技术研发费税前扣除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鼓励企业搞研发、多创新,打造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培育发展新税源,构建门类齐全的产业格局,形成产业布局合理、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带动的产业集群,使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花开并蒂”。(本报记者 何乐 王跃峰 通讯员 郝德清 国爱)

来源:中国税务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