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工看湖北:磷矿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并行


作者:陈传武    时间:2011-12-21





今年以来,湖北磷化工产业紧紧围绕全省加快化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推进磷矿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积极应用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磷化工产业链,实现了磷矿资源整合与磷化工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精彩开局。


据湖北省磷化工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文俊介绍,近年来,该省开展磷矿资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矿山总数由整合前的146家减少到88家,磷矿资源开发小、散、乱现象有了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全省磷矿开采回采率由60%提升到80%。今年11月1日,宜昌市柳树沟矿业股份公司和襄阳市保康尧治河矿业公司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先进矿山。


发展磷化工首先从治理磷矿开采乱象开始,今年以来,湖北省各地切实加强磷矿资源勘探、开采、保护和利用管理,科学编制磷矿资源开发、磷化工发展规划,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引导磷肥产业合理布局,大力推进磷矿资源整装勘查和开发,优化资源配置,使磷矿资源进一步向大型重点磷化工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有效地遏制了采富弃贫、滥开乱采现象。同时,湖北省加大磷矿准运管理力度,严格限制磷矿石出口,合理调节磷矿产品流向,对现有磷矿开发企业进行清理与整合,为全省磷化工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对于磷矿的使用,宜昌市有自己的硬性规定:对品位在28%以上的磷矿,优先用于黄磷、磷铵和NPK复合肥生产;对品位在24%至27%的磷矿,主要用于普通磷肥生产;对品位在24%以下的磷矿,主要用于符合磷化工发展规划的选矿企业生产,选出的磷精矿优先与磷化工企业对接。


素有“中原磷都”之称的钟祥市也明确规定:凡无证开采的矿山,依法予以取缔;凡年开采规模10万吨以下的矿山,必须关停并转,全市产能不达标的35家矿粉企业和32家小肥料企业全部关停。截至目前,全市130多家磷化工企业缩减至68家,40多家采矿企业骤减至10家。


湖北省充分发挥磷矿资源禀赋优势,支持宜化集团、兴发集团、新洋丰肥业等优势企业整合磷矿资源开发和化肥生产企业,实现磷矿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磷矿开采、选矿、制肥和精细化工生产一体化,打造一批在全国领先的磷化工企业集团。10月下旬,兴发、宜化的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列入全国首批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5年后,这些基地可望成为我国绿色矿业的“排头兵”。


8月14日,宜化华瑞矿业取得了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四川雷波县卡哈洛磷矿探矿权,勘查面积30.64平方千米,初步探明地质储量1.23亿吨,平均品位23.44%,该矿拟按年产约150万吨磷矿的规模建设。


作为全国磷化工领军企业的兴发集团,“十二五”期间将在襄阳投资100亿元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和硅矿资源,同时在湖北兴山、保康、神农架、宜昌以及云南和贵州等地建设磷化工规模化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近百万吨。今年以来,这些项目进展顺利。兴发集团还与贵州瓮福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在磷化工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开展合作。


11月份,湖北三宁化工股份公司利用华中师范大学湿法磷酸精制技术建设的一套年产1万吨规模工业化装置,实现了连续7个月稳定运行,日产精制磷酸40~43吨,年产能预计达1.3万吨以上。目前该公司正在设计年产10万吨装置,争取明年建成投产。该项目主要以中低品位磷矿石为原料,生产的工业级85%磷酸质量完全可与热法磷酸媲美,而综合能耗只有热法工艺的50%、成本仅为热法工艺的80%。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湿法磷酸精制技术的垄断。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湖北磷化工企业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取得了可喜的新成绩。(本报记者 陈传武)

来源: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