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措并举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时间:2011-12-23





  在不少朋友眼里,徐清似乎有些“顽固不化”。他父亲的房地产业已经“做大做强”,但他不但没有子承父业,反而一头扎进铸件领域,整整干了20年。


  徐清是上海华新合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目前,他的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指定供应商。面对瑞士ABB、日本三菱电机等强势客户,华新合金依然能自主定价:不仅产品价格高于同行20%以上,应收账款控制在30天以内,依然顾客盈门。


  在今年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华新的成绩令许多大企业也艳羡不已。


  华新合金的成功是上海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上海经信委副主任傅新华说:“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唯规模论,而要力争专、精、特、新,只有这样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为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做专做精,上海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专门设立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向“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倾斜;建立政府采购信用担保制度,企业可凭采购合同直接向银行贷款;提供工商登记便利、海关通关便利和外汇收支便利,等等。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列入上海市培育的7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44亿元,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市中小企业6.7个百分点。


  除铸件制造等传统领域外,上海不少中小企业在新兴产业已逐渐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上海中信国健医药找准单抗产品这一细分领域发力,迄今正在研制、临床和销售的新药达到十多个。在抗风湿类生物制剂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在软件产业领域,上海集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出“高通汉卡”产品,如今已覆盖全国大部分铁路客票打印机。多年来,中国IT业几度沉浮,但集通数码一直坚守自己的领域,矢志不移。


  “十二五”开局,上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中小企业能否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结构调整,关系着上海经济的全局。


  上海中小企业办主任徐惠明说,目前上海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两个难题:商务成本越来越高,产品附加值不提升就很难生存;制造业已到一个关口,没有成本竞争力,也缺乏技术优势。


  率先闯关,在一个个关键的细分领域取得突破,就能以点带面,提升整个制造业的竞争力。因此,上海到2012年,全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力争达到1000家左右。其中上市企业达到100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00家。


  要实现这个愿望,上海还要做不少努力。比如,对研发人才需要更多的重视。徐清说,现在公司资金不愁,市场无忧,让人挠头的就是研发人才的短缺。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热衷于考公务员、坐办公室,少有人愿意下车间,花很长的时间搞科研。如何给研发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值得各方思考。


  根据上海市中小企业办的计划,未来上海将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编撰全球最新产品、工艺和技术的指导手册,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做专做精”;从战略上高度重视集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实施中小企业百名领军人物计划,研究落实相关人才政策等。

来源: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