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创新驱动“立体”突破


时间:2013-12-12





  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五届高交会上,光启理工研究院一次推出了包括光子认证、防伪、覆盖和支付等的技术及应用,超材料产业化初具规模。这家拥有2500件专利的机构,落户深圳不足3年便跃居世界前列。

  12.5%!看到这个数字,深圳首创光伏团队带头人李德林高兴地笑了。该团队的非真空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中试线的电池转换率达到了国际领先的12.5%,而且材料利用率几乎100%,可以让太阳能发电成本比普通煤更低。

  新能源、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更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战场,一年来的加速发展,是深圳创新驱动的最新“显影”。统计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6.5%,是GDP增速的1.7倍。通过渐次呈现的光影,可以看到深圳在创新业态、产业能力及发展质量等方面的“立体”突破。

  创新能力加快“集聚”

  “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见5家不同的风投”,深圳市尚善水科技公司负责人赵建树语气中透着兴奋。他的团队去年获得全国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团队组第三名后,于今年3月在深圳成立公司,短短8个月,梦想就照进了现实:产品出到第五代,公司的专利技术有望让游泳池彻底告别氯污染。

  集聚速度加快,是一年来深圳自主创新的特别风景。以创新载体为例,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创新载体98家,已经接近年初定下的新增100家以上目标,总量则达887家。与创新载体发展速度对应,今年前三季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22.7%,占全国的49.4%;国内专利申请量增长11.7%。

  “国”字号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加快布局,验证了深圳基础创新能力增强的另一种速度。今年5月,深圳研祥公司的“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金蝶软件的“国家企业互联网服务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列入国家组建的35个工程技术中心,而深圳前30年,总共只有三家。业界人士分析,这说明深圳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在深圳西丽湖,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静静地伫立,里头的内容却非同凡响,院长樊建平告诉记者,已在深圳设立了四个投资基金,定位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领域,基金规模接近40亿元,仅仅育成企业的总数就超过100家,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17个,产值标的以亿元为单位。

  在新一代移动通讯领域,华为、中兴通讯等老牌龙头企业都拥有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移动终端方面厚积薄发,成为世界级的领跑者。中兴通讯在4G 领域的基本专利数量已经占到全球通信厂商的7%,而在4G刚刚开始的今天,华为的诺亚方舟实验室已着手研究5G技术,引得英国几位部长纷至沓来寻求合作。

  各级创新载体如同能量巨大的发动机,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于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快于GDP的经济发展喜人格局。

  创新业态“百花齐放”

  新业态与新产业融合发展,是一年来深圳创新驱动的必然结果,助推打造创新发展的深圳质量。

  上周六,光启理工研究院签约入驻前海。“我们之所以能入驻前海,就是因为我们有金融方面的人才,金融团队打通了光启的创新链条。”光启掌门人刘若鹏如是告诉记者。

  资本运作熟悉,是深圳新型科研机构的突出特点。着力于基础研究的光启,去年和松禾资本合作成立了总规模为20亿元的第一只基金,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对促进超材料产业转化意义重大。刘若鹏透露,光启在每个研究方向上,都将孵化出公司,未来整个光启员工将超千人。

  记者采访发现,“研究机构+公司”的模式,主要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成为一种比较成功的范本。深圳正成为全球科学育种的基地,在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院长邓兴旺的名片上,印着两个机构: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兴旺生物种业有限公司。邓兴旺向记者解释其中的关系:研究院做技术研究,公司进行产品孵化,同时为其他企业提供新技术、新品种及技术服务。“深圳的经验证明,民营科研机构也能高效地进行科研创新,这是一个宝贵经验。”几天前,中科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如此评价。

  以一年的视窗观察,2013年深圳还出现了许多创新业态。比如光峰光电公司和超多维公司,以卖专利为主要盈利方式,成为产业价值链最上端的话语者。目前光峰光电收入主要来自激光显示技术专利授权,近三年每年盈利涨幅均在200%以上,国际家电巨头都要从它这里买激光显示方面的核心技术。民营的超多维公司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3D显示技术领域世界领先,一个企业就带动了一个产业。

  创新质量决定科技质量。记者采访了解到,构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深圳的主导战略,自去年11月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 “1+10”系列文件以来,科技体制改革、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科技奖励等百花齐放各呈特色,进一步促进了创业和创新的激情。

来源:深圳特区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