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转型升级 “东莞竟然是绿色的!”


时间:2014-01-14





  “东莞竟然是绿色的!”这是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迪米Demetri Sevastopulo在2013年11月20日到达东莞时发出的一声感慨。在迪米所在的大巴车上,BBC、纽约时报、日本共同社等30多家世界主流媒体的记者正附和着迪米的说法。当大巴车驶下高架桥慢慢进入东莞市区,一块块的绿色开始交织成绿的屏障环绕在眼前。这座世界闻名的制造业城市,正式向过去“褐色”工厂低端、混乱、污染的既有印象告别。

  凭借转型的决心、技术的力量和变革的勇气,“绿色”东莞在2013年——这个中国政治的重要一年——焕发出新的生机。

  告别“褐色”工厂印象

  “今年年初,华尔街日报前记者张彤禾Leslie T. Chang在中国出版了一本纪实类图书《打工女孩》,讲述了一批中国偏远乡村女孩来到东莞成就梦想的故事……这些年轻打工女孩成就了东莞的制造产业。”在欢迎世界主流媒体的记者招待会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姚康用这样的方式,唤起这个著名城市在世界眼中的过往。

  张彤禾的书中描写了八九年前的东莞。那是一个打工者的世界。拥堵、污染、噪音、不良驾驶、杂乱无序……在白天,遍地的工厂发出褐色的光,刺得世界烦躁。在夜晚,一排排工厂的灯光犹如海上的巨轮,每一个窗户里都透出沉默劳作的身影。

  2010年10月一个红霞漫天的傍晚,记者走访了东莞市常平镇晶苑集团下属的一家工厂。光秃秃的厂房鳞次栉比,亮堂堂的白色灯光伴着机器的轰鸣更加清冷,工人们坐在流水线上,面无表情地劳作——这是世界工厂最常见的一幕,也是东莞市六七百万名外来务工者最常拥有的日与夜。

  2013年11月,当记者跟随世界主流媒体记者团再次来到常平镇晶苑集团下属的一家工厂时,眼前的一切天翻地覆。

  一座设计时尚现代的大楼映入眼帘。进入大楼,迎面而来的提示牌几乎都是英文;在电梯口,有面向全体工人招募英语话剧表演的展牌,电梯内的电视上则在播放工人们过万圣节的视频;在生产车间,劲爆的流行音乐与简约时尚的装潢风格相映成趣,一些工人在劳作的时候说说笑笑。这种欢乐很快蔓延在了工厂播放给到访者的介绍短片上,普通工人和公司高层们一起在里面跳起了搞怪的《江南style》。

  这超乎了所有到场中外记者对一个制衣工厂的想象。“转型升级这个词在广东被谈论了很多年,但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比得上眼前所见的一切能更生动地说明转型升级是什么。”一位同行外国记者感叹。

  传统制造不等于低端污染

  3年前,当对于纺织业这样的传统产业的恐慌弥漫在渴求高端产业的广东之时,晶苑集团高级技术经理杨秀煌在记者面前激动地捍卫传统产业:“无论人类怎样发展,服装行业永远是需要的。传统制造业不等于低端和污染,科技改造可以让制衣业更绿色、更高附加值。”

  从那时起,杨秀煌开始了对晶苑的生产流程改造:尝试应用更多自动化设备对毛衫生产从织片、缝盘、到挑撞、洗烫的全程改造。运用新设备对生产流程改造后,8小时平均产能提高140%。

  晶苑注重起对工人的培训和提升。工人由过去的“劳动力”转变为“人力资源”。在晶苑内部的互联网上,杨秀煌运用自己在纺织技术上几十年的经验打造了一个“零门槛”的技术图书馆,里面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阐述了每一项纺织技术的手法、要领。阐述简洁生动,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外行都能轻易读懂。

  3年过后,一步一步的变革开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数据显示,5年来,晶苑毛织出口产品件数增加了70%,工人数量只增加了20%,营业额却增加了53%,这主要得益于5年来投入了8000万元用于购买新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用工成本每年节省超过2000万元。

  附加值的提高让晶苑收益丰厚,数据显示,2008年,高附加值产品只占公司产量的15%,2012年提高到了50%,产品单价涨幅达27%。2012年,晶苑出口总额达12亿元人民币,同比2011年增长了35%。“按目前生产的进度来看,2013年出口总额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40%。”

  晶苑集团执行董事、晶苑毛织总裁黄星华认为,作为典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晶苑毛织的转型路径就是坚持从过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高端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企业转变。

  传统产业不能扔掉不管

  东莞市政府近年来也推荐晶苑作为市转型升级样本。东莞市政府对晶苑的热情正代表了这座城市对于传统制造产业获得新生的依赖和期盼。

  在东莞的另一个制造业重镇大朗,当地政府引导企业用电脑织机代替手摇织机,电脑织机数量达到4万台,节省劳动力20多万人,成为全球数控织机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大朗还借此大力发展电脑织机产业,成为中国电脑织机研发、生产销售中心。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曾说,“东莞以加工贸易企业为主,处于微笑曲线低端,所以我们要填补产业链高端,要创立品牌,要开展研发,鼓励这些企业开拓电子商务等市场销售渠道,也扶持汇富这样的外贸一站式综合服务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出口。”

  东莞市长袁宝成在上周举行的东莞市“两会”上也公开表示,“现代当中有落后、传统当中有先进,东莞发展先进制造业,不是不要传统产业。东莞提倡的先进制造业,就是发展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当中的高端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

  一位东莞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也告诉记者,东莞的制造业大部分是传统产业,如服装、食品、玩具等。“这些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些解决民生需求的传统产业永远都有市场,不能扔掉不管。关键是如何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

  如果说过去东莞的褐色工厂代表着重劳工、高污染和低效能,那么绿色工厂就代表着低污染、高效能、高附加值。

  近几年,东莞每年投入10多亿美元,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改造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与此同时,东莞鼓励传统企业向产业链研发和品牌两端延伸;帮助传统产业拓展新兴市场和内销,通过组织企业参展、开展内销试点、发展电子商务等方式,帮助企业拓宽产品市场;加快淘汰转移落后传统产能。关闭污染企业,强制污染性配套项目进入环保产业基地,倒逼落后低端产能加快退出。

  于是,绿色工厂同东莞城市中的绿一起,迅速蔓延。

  记者手记

  广东智造广东服务谱写新篇章

  绿色东莞,正是转型升级逐渐向好的东莞最好的表象特征。这背后,是“绿色”的全局治理观。在这里,“绿色”成为超前和先进的代名词。

  补齐短板、提高长处、优化存量,东莞经济向着更为健康、稳健的经济结构看齐:东莞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外需拉动向内外需协调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官方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东莞全市GDP增长9.7%,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十二五”以来年度最高增速。初步预计经济外向依存度从1995年峰值的433.8%下降至今年的169.8%,工业内外销占比差距、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从2008年的16.8个百分点、30.58%和48%变为3个百分点、36.5%和53%。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53%。同时,单位能耗累计下降18.3%。

  东莞数年间的变化正是广东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特别是“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号角吹响后,广东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益都取得了明显了优化。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对全省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其中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指标领跑全国;全省产业结构从工业主导的“二、三、一”格局,调整为服务业主导的“三、二、一”格局;广东绿色GDP在经济中的比重也在逐步提升,11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2%,出现下半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让“广东制造”享誉世界,也让广东在世人心中留下了“世界工厂”的形象。而随着转型升级的效果逐步显现,“广东智造”、“广东服务”正在逐渐替代“广东制造”的形象,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而不仅“东莞是绿的”,整个珠三角、整个广东也在变得越来越绿。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