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


时间:2014-01-21





  日前闭幕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全会的《决议》,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改革是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是今年的头等大事。他指出,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广东发展四大新优势,即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产业竞争新优势。围绕着如何深化改革增创广东发展四大新优势,再创广东新辉煌,本专栏特邀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谈体会。

  日前闭幕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总结2013年全省工作,明确了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省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准稳中求进方向,保持改革创新定力,凝心聚力推动广东新一轮发展。

  把准稳中求进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不断释放出振奋人心的能量,对全国发展大局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广东GDP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一个万亿美元的区域经济体,GDP总量正在逼近韩国。当下,强调“稳”,就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要稳,全省安定和谐的社会大局要稳,全面深化改革的步子要稳;强调“进”,就是要在“稳”的基础上,力争更好的发展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是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加紧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既要做好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重点在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要做得更“实在”一些;又要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用切实可行的招数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型经济,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在确保实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发展得更好更快一点,尤其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取得新成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力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有新突破,最核心的是要把准稳中求进方向、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努力使我省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有后劲。

  保持改革创新定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广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是广东一以贯之的自觉追求。广东35年来的历史性巨变,靠的是改革创新。面向未来,破解广东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困难、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改革永不停顿,创新也就永无止境。始终保持改革创新定力,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充分激发推动我省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规律,把党中央对广东的期望和广东人民的期盼及时进入制度规定,把实践的成功经验固化为制度规范;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完善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坚持“先行先试”,并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不断增强各级各部门工作的时代感和科学性,不断增强各级各部门工作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从群众最期盼的民生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

  科学认识当前经济增长态势的变化,是遵循规律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前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发展条件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省人口多、资源缺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省情特征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较快增长过渡的阶段性趋势,人均GDP由中等收入社会向高收入社会转变,一些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足、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等困惑和问题依然严峻。经济增长的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只能坚持稳中求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并把它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我们一定要认清大势、把握规律,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强省之要。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抓改革创新的定力,善于发现和用好机遇,奋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空间。我们一定要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创造必要环境和条件。我们一定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我们一定要从群众最期盼的民生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让全省人民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成效,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

  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胡春华书记提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广东发展的四大新优势。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实现由“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要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深入理解其丰富内涵与时代特色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这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以认识与把握。

  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质量决定资源潜力的动员与利用程度

  要充分认识新时期营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所谓营商环境,即一系列由政府制定的市场规则与政策的集合。换言之,是企业遵循政策法规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经济活动是经济主体对营商环境的一种反应。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好坏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收入水平一定下,一个地区具有好的营商环境,不仅能充分地动员与挖掘本地的资源潜力,而且能吸引其他地区资源大量流入。一个较差的营商环境不仅阻碍了其他地区的资源流入,而且还会驱逐本地区的资源大量外流。所以,资源潜力的动员与利用程度是反映一个地区营商环境质量的基本指标。在新时期,为了推进广东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想要通过市场机制更充分地动员与利用本地与外地的民间资本存量,必须不断改善营商环境。

  新时期改善营商环境关键在于降低交易成本

  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主要取决于其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前提下降低成本。企业成本包括了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与交易成本。生产成本是企业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与解决的,诸如创新产品与商业模式、改善管理流程以提高效率等。而运输成本与交易成本是企业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的,但却对企业的成本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对资源的配置。伴随着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变得日益重要。交易成本是企业在交易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诸如注册、注销企业以及办理各种手续所花费的时间与费用、企业签订与履行合约中的搜寻与监管费用,以及对违约的企业进行处罚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等。在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条件下,如果能够形成有信用而低成本的营商环境,显然将抵消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降低交易成本的重心需要从“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

  政策与制度均可影响营商环境,但二者侧重点不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公平竞争、开放透明、内外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因此,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就不能主要靠上级部门给予其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优惠政策,而应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诸如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繁琐手续、培育社会组织、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公共性信息服务等。事实上,去年以来,广东省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上初试牛刀,已在释放民间资源活力上显示出了明显的成效。2013年1-9月,进行商事登记制度的深圳、珠海、东莞与顺德等四个试点城市新登记的市场主体为36.85万户,同比增长了64.11%。显然,哪个地区在这个领域先走一步,它就有可能抢占先机,确立新优势。

  广东在率先改善营商环境方面既有优势,更有紧迫感

  新时期营商环境作为一种优势,其本质说到底是一种体制优势。不同于区位与资源禀赋差异所产生的比较优势,体制优势不是自发产生的,是人为努力的结果。具体地说,是在政府统一部署下先行探索出来的。对于广东来说,率先构建体制优势具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是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的经验积累;二是“先走一步”遇到的各种挑战与问题所激发出的率先变革巨大需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变革的时代紧迫感。当前,无论是世界各国还是国内各省份都在积极推进以降低交易成本为重心的体制变革。世界银行对世界各地2005年—2012年营商环境改革措施的研究显示,简化开办企业的程序最受重视,也是改革最多的领域。在这8年中,149个经济体共进行了368项改革,这些改革将开办企业平均所需时间从50天减少到30天,平均成本从相当于人均收入的89%降低到31%。从国内看,目前各省市都处在积极优化商业体制环境的竞赛中。广东要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不仅需要务实精神,更需要采取进取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