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湾区经济,是2014年深圳市长许勤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着墨之处,我市将重点打造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等湾区产业集群。这意味着,湾区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脉。纵览世界著名湾区,如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等,深圳钟情于与旧金山湾区相类比。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曹钟雄认为,旧金山不是传统的经济、政治中心,而是依靠科技、产业发展起来的世界创新中心,这一点,深圳与其非常类似。
不少专家学者也认为,深圳发展湾区经济,可以旧金山湾区为模板,整合现有资源,优化湾区经济发展布局,驱动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腾飞,加速进入世界一流经济体队列。
科技 湾区经济的“弄潮儿”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教授认为,深圳发展湾区经济,首先需要把握的一点,是作为后工业化中心城市,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以旧金山为范本,科技引领成为湾区经济发展的要义。在日前高新区一个内部会议上,深圳市相关领导指出,发展湾区经济,高新区将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高新区以占全市1.17%的工业用地、占全市4.35%的从业人口,实现了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844.12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23.9%。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095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市GDP能耗平均水平的20%。
大族激光董事长兼总经理高云峰认为,深圳湾以高新技术园区为龙头,已经形成了全市在未来主要的科技创新和总部聚集区,创新创业氛围十分浓郁,聚集了100多家重要的上市公司。同时,深圳提出湾区经济概念,最大的“底气”所在,是已经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硅谷就是通过知名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形成集聚,带动整个区域的快速发展,深圳湾在这方面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已经涌现出电子信息、互联网等大批行业龙头企业。”
前海 湾区经济的“桥头堡”
深圳和旧金山还有一个相似点:都是以科技型产业为主,依托科技产业带动金融及相关服务业。
魏达志教授认为,深圳发展湾区经济,要重视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业。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本报记者表示,前海的未来,不是金融市场的交易中心,而是金融创新的中心,依托深圳优势,发展金融创新,如科技、金融结合等。
进入前海时间的深圳,依托金融创新和发展高端服务业,为深圳发展湾区经济带来更丰富的想像力。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家港资企业在前海注册。统计表明,去年前海跨境人民币业务达150亿元。目前已有4500家企业入区,全年有望突破1万家,服务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高级工程师刘林认为,前海在打造交易平台上应更加多品种、多元化,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资金。这方面如果涉及国家政策层面,深圳要积极地向中央要政策,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先行先试。
深港合作 湾区经济的“跳板”
毗邻香港,是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一大独特优势。
深圳高新区的虚拟大学园区,是观察深港合作的重要窗口。这里分布着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众多香港知名高校的深圳产学研基地中心,正成为深港联合创新的集聚地。而湾区经济概念的提出,则为这些香港高校的深圳研究院带来了发展的新动力。
截至目前,香港院校在深圳设立科研机构72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8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家,深圳市重点实验室7家,投入约1.91亿港元;注册企业13家,注册资金约2.9亿港元。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教授、商务创新及全球化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本能告诉记者,深圳香港都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取长补短。比如,“香港的科技人才不足,而深圳科技人才很多;香港在国际化上更加成熟,深港合作将提升湾区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他同时指出,深港合作发展湾区经济,要有清晰的目标,解决具体的问题。“世界上其他湾区都是同一个区域、同一个政府,深港间体制不同,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更大的创新空间。”
海洋产业 拉动湾区经济跃入“深蓝”
数月前,中央提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圳是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同时有海港、空港、信息港联动的优势,深圳通过湾区经济,可望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综合开发研究院博士胡振宇指出,“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一个通道,更重要的是,通过海洋实现产品、文化、思想的交流和融合,而深圳要成为其中的一个凝聚点。
“湾区经济与海洋经济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有交叉之处。这意味着,深圳在面临陆上土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将发展视角投向海洋。”胡振宇认为,湾区经济的提出,也与深圳发展海洋产业等未来产业的发展相契合。
根据未来产业规划,将以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所形成的天然海洋湾区为核心,打造深圳湾海洋经济生态湾区、大鹏湾海洋经济提升湾区和大亚湾海洋经济新兴湾区。同时,深圳在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上也有所侧重——深圳西部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等产业,打造大型海洋企业总部集聚区;深圳东部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游艇等产业,打造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及研发设计中心。
来源:深圳特区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