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南京“科技九条”、湖北“科技十条”、福建孵化器培育与提升计划等先行先试的改革措施之后,一直走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也紧踏时代节拍,积极出台改革新政,打造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孵化器发展的“广州样本”。
2014年10月,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公布《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组织保障、空间拓展、资金支持、提升服务能力、鼓励创新创业以及增强国有孵化器活力等方面提出工作意见,调动各方力量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全面促进广州市孵化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各阶段的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
改革新政实施3个多月来,业界反应如何?新政策出台的背后又曾经历了哪些探索与推敲?近日,记者走进广州市孵化器一线,聆听广州市孵化器新政策背后的故事。
改革前沿阵地的新探索
多年来,广州市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我国科技与经济大市。但近年来,广州市在自主创新、社会研发投入、企业项目融资、发明专利申请量、政府扶持基金使用效益和企业科技创新动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成为制约广州自主创新发展的因素。
“科技企业孵化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中的一环。孵化器是资源整合的大平台。技术、人才、资金、政策、服务等资源在孵化器充分整合,政府、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投融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与孵化器在孵企业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互动与集成。”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会长、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冯梦觉对记者表示。
正是由于孵化器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广州市政府对孵化器建设日益重视,从2010年就开始研究制定扶持孵化器的发展政策并出台《广州市进一步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实施办法》,设立每年5000万元孵化器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投身孵化器事业,首次较为全面地从政策层面肯定和支持孵化体系的建设工作。
在政策的拉动和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国有孵化器引领下,近年来广州的孵化器发展步入快车道,数量从孵化器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前的2010年28家发展到2014年年底的85家。此外,广州市孵化器多元化投资特征日益凸显,以合资、共建、租赁、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和体制运营的孵化器不断涌现。以高新区各园区、各区(县)政府、大学等为主体的国有孵化器建设已形成规模。民营性质的孵化器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金发科技、冠昊生物、科密汽车电子等众多民营行业龙头企业纷纷投入到孵化器建设行列。
2013年5月31日,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主持召开了由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组织的10家孵化器代表参加的孵化器专题座谈会,听取了相关加快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陈建华提出,广州市各相关部门要抓紧研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人才、用地、资金等方面问题,尽快制订出台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促进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
基于此,广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科信局等部门以及以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牵头的广州市多家孵化器积极参与了政策的研讨起草工作。
2014年9月2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广州市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实施意见》和《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14年10月20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意见》,随后《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出台。《倍增计划》提出,到2020年,广州市孵化器新增毕业企业20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
改革新政凸显新亮点
作为我国继南京、武汉、福建等地之后的又一项力促孵化器发展的改革新政策,广州市孵化器新政策又有哪些新亮点?
冯梦觉表示,广州市孵化器改革新政在加大资金支持,提升孵化器服务能力,以及增强国有孵化器活力等方面有诸多亮点。
“该项政策还有《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实施方案》这一配套文件,对广州市各区的孵化器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各区也会根据自身的产业布局进行孵化器规划。”冯梦觉表示。
根据《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州市财政科技经费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项资金支持孵化器发展。
“这比之前的5000万元翻了番,而且还不设上限。另外,《实施意见》还明确通过广州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孵化器发展基金为在孵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了孵化器在孵企业和项目的融资渠道。”冯梦觉表示。
为增强国有孵化器活力,新政策鼓励国有孵化器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转制改革,并允许开展国有孵化器从业人员持股孵化试点,这也为国有孵化器发展注入了新的内生动力。
“对国有孵化器而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持股孵化试点以及实施新的考核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国有孵化器从业人员的创新服务积极性;而在土地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有利于民营资本更好地进入孵化器领域,参与孵化器建设。”冯梦觉表示。
此外,广州市改革新政策还提出允许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孵化器从业人员,在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并征得所在单位同意的前提下,到孵化器进行在职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允许孵化器或具有一定规模、每年缴纳一定税额的在孵企业设立集体户口,为人才提供落户便利,这有利于鼓励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共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氛围
如今,实施仅3个月的改革新政策已经在广州市孵化器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广州市一位孵化器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每年1亿元的孵化器专项资金,将引导更多民营资本参与孵化器建设。如今广州市孵化总面积已达500万平方米,广州市孵化器齐心协力,可以让广州市每年新增1000多家创业企业,将成为推动广州市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不过,对于这项实施不久的新政策而言,还需要更多细则以及操作来落实。
“比如国有孵化器从业人员持股孵化试点工作,因为新政策明确了试点方案由广州市科技行政部门会同广州市国资行政部门起草,并报广州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因此还需要本地国有孵化器积极参与,并引入相关机构来推动相关方案起草实施。在操作层面上,持股孵化也还需各级政府部门的相互协调。此外,这是一个体系性工作,不能只是个案,要通过案例来推动整个国有孵化器从业人员持股孵化体系的建设。”冯梦觉表示。
当前,我国正在掀起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也为广州市孵化器事业增添了新动力。
冯梦觉建议,下一步,广州市孵化器工作要坚持“扩量”和“提质”并重,不断实现创新发展。一方面,积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将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聚焦到孵化器载体建设上,推动孵化器规模增加。另一方面,从打造层次高、功能优的创新服务载体和服务体系入手,积极推动“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在“选苗”、“育苗”上下功夫,强化孵化阶段各种孵化服务支撑,从投资角度出发,着力推动技术与金融、市场要素等资源的结合,推动广州市经济转型升级。另外,还需要全国同行相互支持和借鉴,共同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2015年,科技部将实施“创业中国行动计划”。“对此,我们将积极跟进,配合制定相关方案。近年来,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本地创业者紧跟潮流,电商、软件应用等成为创业主体之一。而且广州市高校众多,大学生创业热情逐步提升,创业者随着政策的利好也逐渐活跃。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可以依托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本地龙头孵化器来牵头开展类似于‘创业广州行动计划”的活动,以此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冯梦觉表示。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