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的背景是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因此,传统的制造业密集地区如浙江、广东率先尝试“机器换人”。
新年伊始的广东,除了省长报告,多个省直部门和地方政府均在不同场合提到“机器换人”。
上个月底,东莞市政府发布一号文,这份《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的红头文件提出了43条战略举措,其中第一条就是:加速开启“机器换人”的时代。2014年起,东莞市政府决定每年拿出2亿元扶持企业“机器换人”。佛山顺德也出台了鼓励措施。
在2月9日广东省政协召开的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座谈会中,广东省经信委、财政厅等部门的负责人均提到了政府促进“机器换人”的具体措施。
据了解,今年开始,广东将连续三年通过奖补措施推动珠三角地区企业“机器换人”,今年的目标是600家企业。具体措施是,按照企业购买机器人的合同额,将10%~20%的款项反补企业。对于设备的更新也相应有一些奖补措施。
国务院正准备下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相应的,广东省也在酝酿《广东省智能制造10年规划》。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政府将加大力度支持新一轮的技术改造,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入、贴息等方式促进智能化改造。
广东当地的机器人生产企业或将受益于这些政策利好。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兴称,该公司预计今年能卖4000~5000台机器人,而2014年这一数字是2800台。
对于“机器换人”,企业大多持积极态度,并期盼政府尽早出台细则,使鼓励政策落到实处。
其中一项企业呼吁的细则是减免相关税费。企业相关人士认为,现在很多政策缺乏可操作性,不够明晰。政府应该在各个行业推动一些智能化改造的示范性工程。此外,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实现机器换人还将面临其他问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曾指出,整个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这三大块,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为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而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关键零部件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外国企业,因此长期受制于人。
来源: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