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制造业 广东省将出台制造业企业降成本政策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17-07-12





  提振制造业,广东在发力!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获悉,广东省将出台制造业企业降成本政策,打造成本洼地,推动广东制造业率先达到世界制造强国中等水平。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6月29日至30日,省政协召开十一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围绕“提振实体经济,推动广东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专题开展协商议政,为落实省党代会提出的“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决策部署积极献计献策。
 
  会上公布的《关于“提振实体经济,推动广东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专题调研报告》认为,我省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大省和“世界工厂”,但整体来看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报告披露,我省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已是印度的5倍、越南的3倍。2016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工业地价总体水平是782元/,而珠三角地区工业地价达1234元/。有资料显示,我省宏观税负约为23.38%,高于浙江的21.35%、江苏的18.45%、山东的14.02%。
 
  会上,副省长袁宝成作情况通报。通报在介绍下一步工作设想时透露,下一步我省将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企业减负降成本的系列措施上,继续研究出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政策措施,确保我省的制造业综合成本不高于对标地区,形成成本洼地优势;确保粤东西北地区制造业综合成本不高于珠三角地区。
 
  同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省政府各部门再向地市下放或委托一批涉企行政审批权限,建立省直、市县政府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和解决问题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制造业企业综合评价加快转型升级试点,建立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制度,实施财政差别化扶持和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高质效企业集聚,倒逼高污染、低效益企业转型。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调研组组长胡社军建议,政府既要制定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加快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适度超前布局先导未来产业,也要直面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对企业有问题就解决,有困难就帮扶,让政策措施真正落地生根,使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更高的“满意度”,重塑广东营商环境新优势,打造世界和中国中高端制造业企业落户发展的首选地。
 
  报告详解
 
  提振实体经济,推动广东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
 
  调研报告提出10条针对性建议
 
  这份近2万字的调研报告“干货”满满。报告指出我省制造业发展面临四方面问题,包括: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成本压力大、效益低;政策执行存在不落实不落细不落地现象;人才问题成为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为此,报告提出了10条针对性建议。
 
  焦点1 创新能力仍不强
 
  建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国有企业创新考核评价
 
  报告披露,我省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数量分别占全省制造业企业总数的五成、四成、一成。主导产业中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企业不足10%,关键技术和零部件90%以上依赖进口。
 
  2015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5002个,仅为江苏的26.5%、浙江的55.3%。2016年,我省专利技术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一,但发展极不平衡,其中深圳、广州拥有专利数量占全省近一半。全省仅有不到7%的工业企业有1件以上专利申请,不到3%的企业有1件以上发明专利申请,不到1.5%的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报告建议,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设立科技攻关项目,以有研发实力的大企业为主牵头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科技攻关,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支持省科学院发挥作用,与各地区特别是各类工业园区、专业镇、企业开展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借助“国家队”“军工队”增强广东科技创新实力和人才集聚效应,促进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在广东应用和产业化。把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作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工作,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重大科技平台和基础设施共享。
 
  增强国有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通过政府批准,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引入社会资金,作为创新项目而不是常规性的国有企业经营项目进行管理、运营和考核,探索国资运营新途径。把对国有企业年度考核改为年度一小考、任期满一大考,对重大投资和创新项目不纳入年度小考范围,改为按一定时间周期考核。完善用人制度,对能力较强、创新成绩显著的国有企业负责人,不宜频繁变动,防止国有企业领导与机关党政干部“一刀切”对待,探索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管理体制改革,释放国有企业改革创新活力。
 
  焦点2 企业成本压力大
 
  建议:落实企业降成本措施,重塑广东营商环境新优势
 
  报告还指出,我省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大、效益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用能成本高。全省大工业用电价格约为0.7元/千瓦时,远高于广西、贵州等周边省份;肇庆用气价格是4.0元/m3,远高于福建的2.24元/m3。
 
  二是用地成本压力大。2016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工业地价总体水平是782元/,而珠三角地区工业地价达1234元/。企业反映,东莞、广州工业用地价格是江西、福建、成都等地的5—10倍甚至更高。
 
  三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我省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已是印度的5倍、越南的3倍。企业反映,职工工资、福利等支出超过管理成本的1/3,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占到工资总额30%以上。比如,企业为一名员工总支出1.4万元,其中月薪1万元,扣除个人缴纳的社保和个税,员工拿到手只有7000多元。
 
  四是税费成本较重。据资料显示,我省宏观税负约为23.38%,高于浙江的21.35%、江苏的18.45%、山东的14.02%。省政府先后两次对126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行清理规范,但有企业反映,前置审批环节仍较多,很多涉及安监、质检等的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收费并未真正取消,不交费就盖不了章。一些地区行业协会商会存在借助行政影响力强制收取企业会费、赞助、摊派,强制企业付费参加会议、活动的现象。
 
  对此,报告建议,进一步落实降低企业成本措施,重塑广东营商环境新优势。
 
  一要切实降低企业税负水平。建议研究粤东西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适度调整的可行性。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加强对市场调节类经营服务性收费监管,进一步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有针对性地对标发达省份从低确定执行税费标准,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继续扩大教育附加等免征范围,逐步解决粤东西北地区微观税负高于珠三角地区的问题,实施发达地区反哺欠发达地区行动计划。
 
  二要挖掘水电气降价潜力。降低工商业电力用户进入广东电力市场的门槛,将售电侧改革政策覆盖面扩大至全省产业转移园的全部工业企业,加大工业企业大户直购电推进力度,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部纳入直购电大户范畴。
 
  三要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上下功夫。制定完善工业用地先租后让、产权分割等敏感问题的相关政策及具体操作细则,允许制造业企业的工业用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前提下分割出让、处置产权。完善工业园区和企业集中地员工宿舍和生活配套设施,为企业员工提供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服务。用好“三旧”改造政策,挖掘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落实改造项目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制造业的政策。
 
  报告还建议,要加大各项扶持政策执行力度,确保国家对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到实处,不折不扣落实中央今年减免税费1万亿元的措施,让广东企业有更加明显的“获得感”。
 
  焦点3 融资难
 
  建议:成立“广东中小企业银行”,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由于政府决策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不够,调研中有企业反映,有些政策“好看不好用”。税收、技改、研发、人才等一些政策性补助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约束条件较多,检查项目繁多,中小微企业实际上难以获得政策扶持,企业普遍反映拿到这些资金很难。
 
  出于对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企业自主进行技改和研发变得越来越慎重,有企业反映,2年内能够收回成本的才会投入,超过2年要再看看。
 
  报告称,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反映最突出、呼吁最强烈的问题。商业银行受到监管考评等影响,对民营实体企业往往只收不贷,缩减授信额度,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求贷无门。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加上保证金、担保费、公证费、评估费、信用评级费等费用,企业贷款成本一般在10%以上,并且很难获批。按现行政策,银行对企业贷款期限大多仅为一年,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不匹配,有的企业因续贷难不得不转向民间高利贷,应对资金周转困难。
 
  报告建议,完善制造业企业转贷应急机制,鼓励各市以国有资本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中小微企业转贷基金,重点支持中小制造业企业“过桥”转贷,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由省政府牵头,联合有关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民营资本等,共同成立“广东中小企业银行”,专款专用、专业经营,承担一定政策性业务,重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同时,推广权益质押融资和金融租赁、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业务。目前珠三角部分地市已经发展了一批融资租赁公司,建议进一步扩大规模与业务,政府划定重点扶持、急需改造的行业目录,对目录内产业企业支付的融资租赁租金,给予一定财政补贴。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轻资产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意义重大,建议扩大试点,加快推广。创新投贷联动模式,争取国家将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纳入投贷联动试点。
 
  焦点4 人才紧缺
 
  建议:实施企业家人才培养工程,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
 
  报告指出,我省制造业人才不够用、不适用问题突出,领军人才和能工巧匠紧缺,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
 
  2015年我省每万人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仅相当于2012年韩国的54%、德国的61%、日本的65%,“高精尖”高层次领军人才仍然紧缺。2016年底全省技能人才1088万人,仅占就业人员的16%,其中高技能人才不足1/3,技师、高级技师求人倍率超过2。
 
  报告称,房价高成为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和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报告建议,更加突出人才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为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尤其是把“人才+项目”创新团队和“技术+项目”领军人才作为我省人才战略主要着力点,通过引进一个团队,吸引一群人才,研发一批技术,孵化一批企业,兴起一个产业,释放出“集聚人才、培育产业、建设高地”的链式效应。
 
  大力支持广东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大学、高水平理工学科参建高校积极服务广东中高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中更多面向制造业,提升理工学科和在校生的比例。针对当前校企合作难点,建议尽快出台《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省、市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和奖励在校企合作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
 
  突破束缚人才创造力的体制机制,彻底改革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考核评价体制,纠正在应用型学科人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中实行唯论文倾向的单一考核指标,尽快对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离岗创业人员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激励制度。高校应当面向经济主战场建立“技术转移与服务中心”专门机构和专门队伍,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各种创业学院、孵化器、创客空间等新型平台。
 
  同时,实施企业家人才培养工程,建议建立企业家学习交流培训基地,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大力培育更多精益求精、技术高超的优秀制造业技能人才,建议设立“南粤工匠”人才计划,弘扬工匠文化,表彰杰出工匠。各地要对制造业优秀技能人才在积分入户、廉租房入住和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现场热议
 
  省政协常委积极建言广东省制造业发展
 
  谨防房地产挤压制造业生存空间
 
  提振实体经济,推动我省制造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广东该如何发力?会议期间,省政协常委积极建言献策,不少委员建议,提振实体经济可从为企业减负着手,同时要谨防房地产挤压制造业生存空间。
 
  提振实体经济可从为企业减负着手
 
  与会委员普遍认为,调研报告分析得全面、透彻,措施有针对性。“这是近年来很有水平的一份报告。”省政协常委方健宏评价。省政协常委詹思明建议,整个报告要分阶段执行,在降成本方面、融资方面可以立即采取措施、立即见成效,解决突出问题。
 
  “扶持实体经济,政府当前最应该做的事就是降低税费成本。要先让企业活下去,才能谈提振制造业。”省政协特约人士江佐中说,会前他专门搜集了顺德当地商会意见,企业普遍反映制造业企业生存压力很大。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则表示,并非什么样的企业都应该扶持,“要看企业在干什么,追赶行业尖端技术的要支持;但像僵尸企业,你再给它输血,它还是没有转型升级的动力。”
 
  省政协常委黄西勤表示,要注意实现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初衷,使制造业企业受益。从2016年的中央结算报告来看,房地产、金融业减了1747亿,成为营改增受益最大的行业,而工业制造业降幅只占总降幅的千分之一。为了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成本,建议我省对制造业在前期研发费用、资产折旧、所得税、行政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给制造业企业开辟审批绿色通道。
 
  关注源头性和颠覆性技术发展
 
  调研报告指出,目前珠三角地区工业地价达1234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房价高成为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和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分组讨论时,此话题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少省政协常委建言,要谨防房地产挤压制造业生存空间。“大搞房地产,将断送中国年轻的工业化进程。”省政协常委程昆直言。
 
  “建议我省关注源头性和颠覆性技术发展,培育先导、未来产业。”在第二组分组讨论现场,省政协副主席林雄的一席话引发委员们热议。该组委员建言,我省应加快布局具有特色的前沿产业,比如量子信息等。
 
  省政协常委张凌建议,我省可参考上海做法,今后省财政再向高校投资时,可附加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条件,比如每年须有一定数量或比例的科技转化成果。(记者占文平 通讯员 余家明 王光飞)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广东省21个地级市竞争力指数出炉

    《中国城市竞争力(广东)报告》介绍,2016年度,广东省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在全国各省区(除西藏)中排名第9位。其中,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珠海等6个城市分别排在全国第1位、第5位、第11位、第14位、第28位和第48位
    2017-07-18
  • 《广东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广东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发布

    近日,笔者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网站获悉,《广东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三五”规划》已正式印发。该规划对“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对“十三五”期间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017-08-18
  • 广东省年内实现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坚定不移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大企业广泛设立研发机构,确保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2017-09-28
  • 深圳升级产业智能化 布局先进制造业

    深圳市制造业全国领先,起点高、转型快、技术新、区位优、开放包容,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形势下显示出新的活力和效能,建设“智能制造中心”有坚实基础
    2017-05-16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