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也有意对天然气价格进行二部制改革


时间:2015-07-17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位天然气行业人士获悉,继浙江省试行天然气发电二部制后,广东也有意对天然气价格进行二部制改革。

  安迅思天然气资深分析师陈芸颖透露,广东省近期对天然气发电行业做过调研,涉及两部制电价的一些问题,不过尚未明确相关方案。

  资深天然气行业观察人士陈新松向记者分析,由于成本高昂,燃机电厂基本成为了电网调峰的补充,在正常情况下无法盈利和可持续发展,二部制电价改革有利于燃机电厂的发展,弥补其“待命式”发电厂的现状。

  气电价矛盾仍是核心

  中宇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孙阳表示,由于广东经济发达,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广东天然气发展也一直处于领跑状态,天然气LNG项目、天然气价格改革均在广东率先试点,主要还是刺激天然气发电,鼓励下游使用天然气发电,提高燃气发电机组的利用率。

  “广东有意向,是因为其燃机电厂亏损得比较厉害。”陈新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发电的成本高于燃煤,而燃机作为备用电厂,时开时停,损耗大,造成“燃机电厂开得越多,亏损越大”。

  此前本报曾报道,当前煤炭发电成本在0.3元/千瓦时左右,而国内天然气发电则达到0.7元~1元/千瓦时不等 燃气机组不同,成本有差异,是煤炭发电成本的2~3倍。近年来,天然气价格不断提高,使得发电的燃料成本大幅攀升。各地对天然气上网电价的调整较为滞后,且疏导程度不足,气电价格矛盾对现有天然气发电项目的正常运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随着两部制电价改革到来,上述问题或能得到缓解。所谓两部制,即将上网电价划分为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两部分,电量电价即按照发电量计算的“变动费用部分”,容量电价是按照发电机组容量,考虑其运营成本计算的“固定费用部分”,实行两部制电价后,电网在不需要电厂供电时,只向电厂支付容量电费,需要电厂供电时,则同时支付容量电费和电量电费。

  陈芸颖表示,广东的燃气发电机组容量位于全国前列,若实行两部制电价,容量电价的压力或相应较大,在确定电价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一点考虑进去。

  不过她指出,目前行业核心问题仍是气价与电价之间的矛盾,在目前的机制下,燃气发电的上网电价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天然气发电的成本,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发电对环境的利好难以体现。除此之外,燃气机组技术、发电上网机制等方面也制约了天然气发电行业的发展。例如,天然气发电机组的核心技术仍多来自国外,采购和维护的成本都比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天然气的发电成本。

  深南电或借势扭亏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广彬表示,简单来说,采用两部制提升了燃气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运营困难的情况得到了缓解;深层次来看,由于燃气发电的经济性偏低,并不受电网青睐,造成其发电时长受到限制,容量电价的出现可以保证其一定的成本。

  今年6月底,浙江省在国内率先试行二部制电价改革,按照天然气发电机组型号不同,电量电价为0.67元到0.73元每千瓦时即每度,容量电价分为360、470、680元三个档次,即容量电价在0.041到0.078元每千瓦时之间。

  一般而言,每千瓦时发电耗气0.2立方米左右,浙江省供应燃气发电企业的天然气价格在2.99元每立方米至3.08元每立方米左右,燃料费用一般占到燃气发电企业经营成本的80%左右,按此换算,当地燃气企业的经营成本在0.75元每千瓦时至0.77元每千瓦时。

  刘广彬对此表示,按照最高的容量电价来计算,即0.078元每千瓦时,再加上0.67元每千瓦时至0.73元每千瓦时的电量电价,如果再加上财政补贴,执行两部制后浙江省的燃气发电企业亏损情况有望得到缓解。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部署,将陆续在水、电、气等公用事业领域陆续推出二部制价格改革,陈新松表示,二部制价格能较好的弥补“不用但占坑”的现象,对市场资源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

  以深南电为例,2014年因“电价及补贴不能覆盖发电成本,以及该年度无发生资产处置”,深南电亏损3.3亿元;今年一季度,深南电亏损8844万元。昨日,深南电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预计2015年上半年亏损约1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仍是发电量大幅下降、电价及补贴不能覆盖发电成本。

  不过,深南电董秘办方面人士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还暂未接到广东发改委有关天然气电价试行二部制的通知。

  陈芸颖指出,实行两部制电价,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当下天然气发电企业的生存压力,同时可以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和降低电力投资风险。孙阳则表示,随着LNG接收站窗口期作为产品开始交易,国内大型发电企业也将向国外寻求更便宜的天然气气源,来解决自己的困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