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半数企业订单减少


来源:一财网   时间:2015-07-29





尽管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趋稳向好,但也面临着实体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动力、完成全年外贸增长目标难度较大等方面的压力。

50.7%企业总体订单减少

29日上午,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上所作的广东省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上半年广东全省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完成年度主要任务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与压力,但总体进展较顺利。

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26.64亿元,增长7.7%,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年预期目标高0.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快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50.7%,比第二产业占比高5.4个百分点,比全年预期目标高1.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12.56亿元,增长11.9%,比一季度高1.6个百分点,该增速也在沿海主要省份中名列前茅。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平稳趋好,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运行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报告指出。

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各市实现年度预期增长目标的压力较大。上半年21个市中,19个市GDP增速、7个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个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个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未达到本市年度预期目标任务。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改变了2009年以来增速一直高于珠三角地区的局面。

其次是实体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动力。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订单下降,出厂价格低迷,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38个月下降。企业利润空间收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根本缓解。

第三是完成全年外贸增长目标难度较大。要实现全年增长3%的预期目标,下半年平均每月需实现进出口1076.6亿美元,月均需增长6.7%,而历史最高峰月均进出口只有909.8亿美元。外部需求继续放缓,广州海关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调查问卷显示,50.7%的企业总体订单减少。广东省10类大宗商品进口均价全部下降,8类大宗商品进口实物量下降。

广东省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肖鹞飞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一方面,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不少发达国家开始了再工业化过程,对外部需求有所减少,因此这几年广东外贸出口已经处于“临界点”,不可能再现2008年之前的盛况。另一方面,近几年珠三角的很多制造业陆续迁往东南亚和内地,此消彼长之下,广东出口所受影响也不小。

第四,广东经济稳增长的支撑环境仍然偏紧。上半年投资、消费、非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增速比一季度分别回落0.5、0.2、1.3个百分点。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周期长仍然存在,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地方配套不足,加上进入还债高峰期、清理融资平台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制约。

“对这些问题,需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报告指出。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对于下半年的工作,报告提出包括深化经济领域和相关环节改革、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增长、深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等十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其中,在外贸出口受阻和内需增幅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有效投资仍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砝码。报告指出,广东将加强统筹谋划,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精准增加短板投资,促进有效投资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首先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省重点项目,确保完成48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对已开工项目,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年度计划内开工、仍未开工的项目,积极协调解决融资、征地拆迁等项目建设难题,尽快开工建设。

其次是扎实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总投资5006亿元的信息电网油气网络、交通运输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梳理提出2016、2017年拟开工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清单。

再次是推进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快建设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等16个铁路项目和39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投产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福田站及相关工程等3个铁路项目,精准增加短板投资,加快建设年度计划投资1078亿元的通信、环保、港航、清洁能源等新四大工程。

在投资资金方面,广东积极探索金融创新缓解融资难题。设立省铁路发展基金、广东丝路基金,扩大企业发债,争取国家支持广东率先发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领域专项债券,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于此同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召开2015年广东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介会,筹建PPP项目库,开展生态功能区PPP项目试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