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如何继续开风气之先,大胆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升级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东经济面临着加快转型升级的挑战和压力。我们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着力加强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形成广东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2012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揭阳创办了中德金属生态城。2015年5月8日,中德金属生态城被国家工信部定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对德合作的重要平台。
短短两年多时间,中德金属生态城何以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其成功的奥妙是什么?其经验做法和创新探索是否值得其他地区借鉴?8月中下旬,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深入广东揭阳进行了调查采访。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的揭阳市是我国重要的金属产业生产基地、进出口基地、材料集散地和五金不锈钢制品加工研发基地,改革开放以来,这里聚集了7600多家金属企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总产值近千亿元。
然而,作为一座新兴的制造业城市,揭阳金属产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总体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企业小、散、弱等传统产业“通病”明显。以电镀行业为例,由于没有专业的电镀工业园区,600多家电镀及相关配套企业散落在全市的各个角落,电镀废水乱排乱放,电镀污泥随意弃置,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连那些靠此致富的企业家都“怀有深深的负罪感”。
2012年6月8日,在政府的组织推动下,为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推动电镀行业转型发展,当地部分“先富起来却怀有负罪感”的企业家们坐到了一起,决定组织起来,自愿筹集资金建设电镀工业园区,把全市的电镀企业集中起来,统一治污。为此,他们成立了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并自筹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投资建设一个金属产业园区后更名为中德金属生态城.
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建设的工业园区,其“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主导、市场运作”的新型办园模式,对于探索我国传统开发区和传统优势产业聚集区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此,有研究者认为,1000年前,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大小小的工业行会统筹了佛罗伦萨的经济发展,受益于此,小作坊式生产得以聚集成“大工业”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发源出近代商业和银行业。1000年后,在同样具有小作坊生产特征的广东揭阳,一群行业组织开始组建全新模式,试图用组织力量构建行业发展的全新格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撬动者——他们的行为,或许也在无意中创造新的历史。
传统园区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我是老三届的政协委员,历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说要推动电镀园区建设,这么多年过去了,电镀园区一直没有建起来。建议本届政府把‘推动’换成‘落实’。”在2012年的揭阳市“两会”上,身为揭阳市政协委员的林众伟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
此前几年,他也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但均未有结果。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林众伟告诉记者,揭阳是国家授牌的五金基地市,在全市7600多家金属企业中,有600多家电镀及相关配套企业,这些散落在全市各个角落的家庭作坊式工厂,在支撑揭阳金属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污染了揭阳的城乡环境。“这让他们这些人怀有深深的负罪感,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1个多月后,他受邀参加了一个由揭阳市市长主持、各职能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讨论的主题就是落实电镀园区建设问题。
这让林众伟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其实,当时大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大家都是依靠金属产业发家致富的,对于揭阳的环境污染问题,要承担责任,否则,将愧对子孙后代,愧对这片土地。
据林众伟介绍,刚开始时,大家并没有想过要做金属生态城,也没有想过要回报,只是想各自拿出一笔资金,成立一个开发公司,拿一块地,把电镀企业集中起来,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来解决电镀废水的排放问题。
但是,后来在具体推进电镀废水处理厂建设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多年的无序排放,揭阳境内的枫江水质已经差到无法再容纳即便是按国家标准排放的废水,这就逼迫他们不得不走出国门引进德国的“零排放”技术。
然而,第一次到德国,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们不但没有接触到任何先进技术,甚至连德国工厂的大门也没能进去。
后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2年11月26日至30日,他们参加了由揭阳市主要领导率领的经贸代表团,赴德国考察了弗劳恩霍夫协会、黑森州金属协会、斯图加特地区工业和商业联合会、奔驰汽车公司及德国金属制品市场。
这次考察,用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会长、中德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克东的话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和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协会办园比政府办园更具优势
揭阳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一座新兴的制造业城市,拥有金属、服装、制鞋、玉器、食品、医药、石化等特色支柱产业。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780.44亿元,增长10.7%,增速列广东省第2位。
然而,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揭阳传统产业主要由家庭作坊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构成,企业散落在城乡之间,难以形成资源集聚的有效产业治理体系,而单个企业由于规模小、力量弱,无力承担环保治污、转型升级等平台建设。
以电镀行业为例。由于没有专业的电镀工业园区,600多家电镀及相关配套企业散落在全市的各个角落,电镀废水乱排乱放,电镀污泥随意弃置,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连那些靠此致富的企业家都“怀有深深的负罪感”,纷纷要求建设电镀园区,实行集中治污。
2012年6月,在政府的组织推动下,为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推动电镀行业转型发展,当地部分“先富起来却怀有负罪感”的企业家们坐到了一起,决定各自出点钱,搞一个电镀工业园区,把全市的电镀企业集中起来,统一治污。为此,他们成立了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并自筹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投资建设中国南方揭阳金属城后更名为中德金属生态城.
按照最初的设想,他们只是想建一个电镀工业园区,把政府几十年来没有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好,但后来随着对德合作的不断加深,才逐步调整并明确定位为中德金属生态城。
来自揭阳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材料显示,调整后的中德金属生态城占地面积为3.7万亩,采取“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主导、市场运作”的新型办园模式,由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创立的中德金属集团负责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引进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参与规划,布局建设“合创小镇”、“动力小镇”、“智造小镇”3大片区,着力建设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打造德国先进技术推广中心和德国先进装备国产化中心。
“与一般的工业园区不同,中德金属生态城不设‘管委会’一类的行政管理机构,而是由金属企业联合会投资设立的中德金属集团作为开发运营主体,真正实现了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由行政主导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的转变。”8月22日,中德金属生态城园区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该负责人看来,协会办园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有效解决单个企业由于规模小、力量弱,无力承担环保治污、转型升级等平台建设难题。同时,还能够有效撬动民间资本、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提高园区推介和招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试想,如果是政府办园区,怎么可能像联合会那样方便出国招商?如果是政府办园区,管事的人干几年就走了,怎么可能像联合会那样精打细算、长远规划?”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中德金属生态城提供的材料显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德金属生态城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2.78亿元,进园道路、“四大中心”、万亩森林公园首期基本建成;“零排放”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首批37家技改入园企业陆续试产,跨境电商产业园、生活配套区预计明年初建成,19个已落户中德合作项目有7个计划年内投产。
“除此之外,中德资源再生基地等3个项目参加了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访德活动签约,与德国工商大会、雇主企业总会等9大协会和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等20多家德国科研机构建立合作联盟,在德国、西班牙、奥地利设立了8个办事处,柏林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管理机构维斯塔公司全面介入生态城运营并共建国际孵化器。”吴克东对本报记者说。
探索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新模式
2015年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工信部企业函?眼2015?演234号正式复函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同意中德金属生态城设立中德揭阳中小企业合作区,以加强与德国在技术、设备、信息化、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合作。
从本报记者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中德金属生态城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模式,打造体制机制创新平台。中德金属生态城不设“管委会”一类的行政管理机构,成立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由联合会发起、会员单位自愿认购,创立金属生态城产业投资基金,由产业投资基金注资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中德金属集团作为开发运营主体,构筑了由行业牵头组织、民间投资开发、专业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的新型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新格局,实现了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由行政主导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的转变。
这种模式用揭阳市政府领导的话说,就是“既撬动了民间资本、激发了民营经济活力,又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的专业性和影响力,提高了园区推介和招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以往的政府办园转变为协会办园,既有效解决政府办园脱离企业需求的问题,又防止企业办园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实现了需求导向的集群利益的最大化,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二是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打造德国技术管理支撑平台。中德金属生态城把占德国企业总数90%、拥有发明专利80%的家族式中小企业作为合作重点,设计出中方企业出资金、供土地、建厂房、购设备,德方企业出技术、出管理、出品牌,双方合作办企业、拓市场、创效益等合作模式,委托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维斯塔管理公司管理园区并共建产业孵化器,化解中小企业国际合作的疑虑和压力,努力让揭阳成为德国制造业在中国的飞地,实现德国企业、德国经验落地由流动性向扎根性转变。同时,通过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与德国工商大会德国最大的协会,全德360多万企业的代言人、德国联邦雇主企业总会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协会,代表了雇佣德国约80%劳动力的雇主利益、德国家族企业基金会德国最有活力的协会,代表德国270多万家族企业等协会对接合作,实现国际合作的集群化,解决了中小企业国际合作的路径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12月至今,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组团访问德国43批次271人次,德国企业组团访问揭阳151批次836人次,德国驻华使馆给予揭阳全国唯一的两年多次往返特许签证,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开通3条赴德国际通程航班。
三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模式,打造全产业链配置平台。中德金属生态城针对原来传统产业野蛮生长,有产业无园区,有园区无产业的问题,以传统产业聚合发展为导向,明确金属产业主题,全力构筑原材料供应及产品营销、研发设计、金属制品生产与机械制造、废旧金属产品回收再利用、人力资源、产业金融六大平台,形成资源要素紧凑、全产业链联动的产业集群。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德国柏林生产技术中心/弗劳恩霍夫生产设备和结构技术研究所、西班牙巴塞罗那工程设计学院等6个欧洲科研机构明确将入驻共建金属科技中心及成果交易平台,国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入园共建工业4.0研究院;与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共建首家中德双元制应用科技大学正抓紧敲定合作细节;联合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国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启动创建工业4.0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共建知识产权保护试验区;申报建设中德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创建中德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引入推行土地、厂房、设备等制造业要素租赁的轻资本模式。
四是创新绿色化发展模式,打造生态环保先行平台。中德金属生态城坚持环保先行的理念,以治理电镀、酸洗污染为切入点,采取行业抱团治污的模式,让污染者成为治理者,让治理者成为受益者,为项目注入道德力量,得到德方的高度认可。
据悉,目前,以“零排放”为目标、引入德国技术建设的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电镀产业园已正式投产运行,成为全国第一家全部企业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全国第一家全部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全国第一家工业废水“零排放”的电镀园区,全国第一家采用预警系统、在线监控、自动化控制为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园区。同时,中德金属生态城还与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IWAR研究所合作建设全球领先的半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联合德国欧绿保集团共建以城市矿山、“绿色煤炭”等前沿技术运用为重点的中德资源再生基地,使灰色金属产业真正转变为绿色金属产业。
五是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打造产城融合合作平台。中德金属生态城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化并行的发展方向,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城”而非“园”来规划建设。引入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参与规划设计建设德国中心、中德风情小镇,参照德国黑森林公园景观结合中德哲思名言建设中德万亩森林公园,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建绿色工业示范区,构建“车间在大树底下、家庭在工厂旁边、孩子在父母身边、园区在万亩森林环绕之中,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城镇化新模式,让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的发展需求。
在2014年8月由中国共产党与德国社民党在揭阳举办的以“可持续的城镇化”为主题的第二次党际对话会上,与会人士高度评价了中德金属生态城的探索实践,支持将其作为中德合作新型城镇化试验区。
以引进型创新促产业转型升级
据吴克东介绍,到今年年底,中德金属生态城建成面积将达1500亩,园区首期工程中德合创小镇初具规模,入驻企业19家,人口2000人,总产值20亿元;预计2017年建成面积3000亩,园区首期工程中德合创小镇全部建成,入驻企业100家,人口2万人,总产值300亿元;2020年建成面积10000亩,入驻企业300家,人口5万人,总产值1000亿元。
他告诉记者,根据中德生态城的发展规划,未来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建成德国先进技术推广中心和德国先进装备国产化中心。近期重点引进推广“零排放”环保技术、“城市矿山”、第三代垃圾处理技术、“精密加工”、“先进铸造”、“特种加工”等德国先进技术;依托保库智能管网等项目,打造城市给排水智能设施制造产业集群;依托艾萨医疗器械等项目,打造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戴维特余热发电、欧绿保环保装备等项目,打造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远期在“精密加工”、“先进铸造”、“智能装备”、“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和装备,引导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向产业链的装备制造环节转型发展。
二是建成面向产业应用的研发合作基地。与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创办首家中德双元应用科技大学,引进“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培养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产业人才,实现产教融合,推动制造业从“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争取2015年获批,2017年招生,首批招生1500人,2020年达到16000人。同时,联合国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创建工业4.0研究院,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共建金属科技中心及成果交易平台,与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合作创建国际孵化器,实现产业应用人才与产业科技研发、成果交易转换、创业孵化的无缝衔接,形成四核驱动的引进型创新体系。
三是建成绿色电镀产业聚集区和金属制造业聚集区。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依托国内首个“零排放”金属表面处理中心,扭住金属产业“牛鼻子”,打造绿色电镀产业高地,进而带动金属制造业集聚发展。金属表面处理中心总规划面积800亩,计划总投资超25亿元,2020年全部建成,可容纳500多条电镀生产线进驻。一期占地面积150亩,已有37家电镀企业共44条生产线进驻,预计今年国庆前全面投产,年产值50亿元。
四是建成中德跨境电商平台和德国精品展区。围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电商港的目标,与阿里巴巴、京东等深入合作,计划总投资20亿元,建设总面积1000亩的跨境电商园,创立中德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工程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到2017年引入500家跨境电商企业,借助“互联网+”,将德国精品引入中国,并让中国商品通过网络“走出去”。
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的话说,中德金属生态城项目不仅承载着揭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实现振兴发展的使命,同时也寄托着广东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希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