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口岸工作现场会日前在东莞举行,对东莞落实“三互”改革、推进大通关建设的探索和成效给予肯定,并将在全国推广东莞模式。
今年以来,东莞市以寮步车检场和虎门港为突破口,积极构建陆运、水运、跨境电商三位一体的“三互”大通关模式,着力在“水、陆、网”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4月10日,陆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在寮步车检场正式启动运行;6月18日,水运口岸“三互”大通关模式在虎门港启动。至此,东莞在全国率先实现“三互”大通关水陆一体化。
据介绍,这一模式以信息互换突破“信息孤岛”。陆运方面,寮步车检场通过“单一窗口”平台,关检统一数据标准,开放数据接口,实现跨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比如,关检双方依托“单一窗口”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互换,由系统对双方共同执法的数据进行匹配,最后由车检场电子卡口自动甄别,实现车辆验放。水运方面,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等口岸部门系统对接“单一窗口”平台,通过共享信息,实现部门执法的联动协调。企业通过“单一窗口”船舶进出口岸管理模块,从过去分别向四个口岸管理部门依次纸质申报,变为仅需一次性递交船舶航行、舱单数据、乘员资料等相关电子信息,即可自动完成向四个口岸管理部门一次申报。
同时,以监管互认实现“一站式作业”。为改变寮步车检场过去关检部门独立作业的方式,由政府牵头,拆除原关检两个车检场之间的物理围网,将车检场合二为一,关检双方在同一封闭场所内共同实施监管。现场执法从“串联”改为“并联”,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向海关和检验检疫报检,无须往返于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之间,真正实现“一站式作业”。
新模式实施后三大成效彰显改革红利。一方面实现了企业成本的大幅降低。陆运口岸改革后,车检场合二为一,实现了车辆一次进场,货物一次报验、一次查验,企业通关费用减少50%。水运口岸改革后,通过一站式、一次性申报,企业提交的纸质单据由原来的140多份减少到60多份,减少了60%,直接减少了外勤岗位的人力成本,也节省了企业因递交材料而多次往返多个部门的费用成本;“联合登临执法”有效减少船舶在码头的作业时间,通关成本也随之大幅降低;“联合查验”减少了吊柜和开箱的次数,每个集装箱分别可为企业节省200元和280元的费用。
其次,促进了通关效率的快速提升。陆运口岸改革后,通关手续由10个缩减为5个,平均查验时间由4.5小时缩减到2.5小时,通关时间节省了44.4%,查验结果实现互认,提高了关检部门的办事效率。水运口岸改革后,登临执法时间由过去的2至6个小时,压减到1至4个小时,集装箱的平均查验时间缩短了50%以上。
同时,推动了监管流程的持续优化。改革后,现场执法由“串联”改为“并联”,据统计,改革试点以来,每天近1200台车辆实现“一次进场、一次出场”。有效增强了对进出口物流的管控能力,查验监管流程进一步优化。
来源: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