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大省广东遭遇新的挑战:技术壁垒正取代关税壁垒,成为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障碍。
10月14日,广东省质监局联合广东省商务厅在珠海发布《广东省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15年)》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分析该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TBT,technology barrier to trade)的现状与趋势。白皮书指出,近十年来,广东省受到国外TBT影响的企业基本维持在三成以上,这样的形势在全国各省最为严峻;从企业遭受贸易壁垒的数量看,TBT已成为广东省仅次于汇率的第二大出口障碍。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不仅在广东产业处于全球中低端,也和当前企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产品标准管理不足有关。
多名广东官员在白皮书发布会现场表示,广东省将加快推动出口企业同目标国标准、国际贸易通行准则对接,推动广东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而对于恶意设置的技术门槛,广东官方将坚决引导出口企业运用WTO规则,争取自身的合理权益。
TBT致出口企业受损严重
TBT措施正取代传统的关税壁垒,成为贸易新的主要障碍。
白皮书观点认为,由标准与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共同构成的TBT措施,成为了一些国家施行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是时下变动最频繁、最难应对的贸易壁垒,中国企业蒙受较大损失。
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广东出口企业受TBT影响的比例大体维系在30%以上。虽然这一数据在2012年降至略低于30%,但到2013年又逼近50%。其中,受影响严重的玩具家具类和木材纸张类企业,占比基本在一半以上。
广东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贸易救济处处长岳阳认为,TBT之所以拦住广东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有广东产业处在全球产业链中低端的客观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企业自身转型升级、自主研发的能力还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容易受到国外的技术壁垒的限制;另一方面,企业对目标市场国的技术标准变化趋势不敏感,企业联合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较弱,以被动应对为主,主动利用WTO规则开展对国外技术壁垒调查做得不够。
“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质上已成为贸易的主要障碍,但目前广东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还不能适应这一趋势。”他表示。
政府应做企业“智囊”
面对广东出口企业遭受TBT的困境,不少与会者呼吁通过“标准”这一“世界通用语言”,消弭国际间的贸易障碍,中国出口企业应当主动展开对接国际标准的姿态。
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陈权表示,对接“国际标准”是广东省破除国外TBT的主要手段。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目标国设置的合理技术壁垒,需要鼓励企业采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尤其鼓励企业将专利转化为标准;对于技术上达不到的企业,需要推动其技术的转型升级。
白皮书观点认为,要让政府充当企业应对TBT的智囊。对于不断更新的国际标准,要及时、有效地跟踪研究主要目标市场对重点出口商品的技术准入条件,以完善预警机制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组织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TBT通报评议,让其了解国际最新产业动态、TBT措施制定前沿资讯。
岳阳还看重行业组织的纽带作用。他认为,需要鼓励和引导各行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工作,发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加强行业组织之间的协调和联合,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整合,互通信息,形成跨行业合力。
不过,白皮书同时亦指出,部分国家和地区设置的某些TBT,实质上是阻碍贸易保护主义的歧视性手段。白皮书将美国对中国奶制品的监测作为其中一个案例。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国生产的乳品、含乳食品甚至某些不含乳的食品、饲料均列入“自动扣留名单”。2014年2月以来,美国通报的中国出口产品“疑似含三聚氰胺”51家132批次产品中,广东的饼干、面包、蛋糕卷、果冻等企业达18家54批次,是被通报最多的省份。这些“疑似含有三聚氰胺”的产品经过多方检测,都不含三聚氰胺,但美方不认可中国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三聚氰胺检验合格报告,要求产品在美重检。
陈权认为,对于实质上为歧视性的TBT,企业需要积极主动依托WTO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政府则需要为此提供引导和咨询服务。(本报记者 戴春晨 珠海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