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上市实验平台 助力广东金融创新突围


时间:2015-12-09





  2012年冬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 ,发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宣言后,广东再次以“排头兵”的气魄,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创新模式。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840.56亿元,同比增长17.3%,高于全省GDP增幅9.4个百分点;金融业占GDP比重达到7.32%,均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围绕如何顺应广东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服务广东发展力度,构建、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邀请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广州易简广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衍军、广州石头造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聪以及广发证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风华展开了专题讨论。

  事实上,近年来新三板市场成为高新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上述两家企业均为新三板的科技企业。其中易简广告已于12月3日在新三板挂牌,公司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移动营销服务商之一。而石头造也已获新三板挂牌批文,其用石头提炼成的新材料可替代塑料的技术也为市场所关注。

  “双轮驱动”搭建上市实验平台

  《21世纪》:为了打造全国科技金融创新先行地,形成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广东金融、科技产业如何做到创新融合发展呢?

  彭澎:从目前全省金融产业发展格局分工来看,深圳尤其是前海着重于金融创新,佛山广东金融高新服务区着重于产业金融,科技创新在自贸区三大片区都有涉及,但深圳做得稍好。总体上,深圳在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方面做得好一些,广州、佛山、珠海、东莞在紧紧追赶。关键点可能还是在与创业板 、战略新兴板、四板等如何对接。

  胡衍军:对于科技产业,应建设科技金融创新政策体系、科技金融组织机构体系、科技金融区域融合体系、科技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科技金融风险保障体系,从而构建整体金融科技支持体系。

  从微观角度来看,以广州为例,广州国际金融城距离广州科技园、信息港、大学城非常接近,建立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圈,培养科技金融创新人才,孵化高新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推出融合发展圈试验基地,落实圈内科技创新企业扶持政策,吸引天使基金、种子基金进驻,建立圈内专项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窗口,拓展渠道圈内推行互联网金融 ,等等。同时加强圈外之间合作探索,与广东自贸区、香港、澳门等金融圈的深层次的创新合作。

  曾聪:金融、科技产业要做到创新融合发展,只做到“双轮驱动”还不够。企业要自我革新、打造名牌产品,提升自身有关产品技术创新落地的能力,运用好的生意模式,让产品最大限度实现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让企业内部落地能力深化,真正把“科技创新”、“业务模型创新”在整个产业链中实现。

  政府在任何一轮产业调整当中,除了要充分发挥引导性作用,让企业真正理解什么是创新及其意义;还要为企业提供各种资源和金融体系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产业链条运作下,政府才可以衍生出一大批经营运作良好的企业。

  《21世纪》:近年来,为了建设有广东特色的金融创新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撑,建立起了哪些高效融资机制?对于进一步的金融创新有何建议?

  曾聪:近年来政府在科技金融板块中作出了很多卓越的尝试。特别在广东地区,科创委、各大银行系统成立科技银行,开始对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对挂牌上市企业落实更多信用贷款举措。

  现阶段希望政府能规范中小微企业的经营,为这些企业搭建上市实验性平台。现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已变成直接的公众企业,IPO、创业板,新兴板更直面直接竞价交易机制,可借助“挖掘一批,培养一批,上市一批”机制,把这些企业服务好、培养好。

  彭澎:强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功能,促进中小微企业改制、挂牌、定向转让股份和融资。在目前法律制度仍不健全的情况下,可要求中央给予广东“先行先试”政策,在交易制度和股东人数方面有所突破,改变当前交投清淡状态,充分发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相对于主板等证券交易机制更为市场化偏向的优势。

  在政策难以突破、成立民间银行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大力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在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众筹融资、P2P借贷等方面有效促进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活动。此外,改造民间金融街 ,做实国际金融城。

  李风华:资本市场提供的融资方式可以设计得更为灵活。规模较大、经营稳定、风险较低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以较低成本直接融资;规模较小,处于成长期,未来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可以通过PE基金、高息债、场外市场发行等手段获得资金支持;资产规模较大,但流动性不高的企业,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产能过剩的传统型企业,可以通过兼并收购等交易手段,促进经济转型。

  特别是对于初创型企业,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适合于创业型企业融资模式的风险投资基金,从审批、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胡衍军:在为金融机构提供便利条件和宽松政策的同时,希望政府加大区域优质企业培养,深化区域企业价值评估,加强区域企业透明化管理。同时开通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与新三板间的转板机制,保持各个板块的通路顺畅有助于企业的融资。

  统筹政策建设金融风险保障体系

  《21世纪》:政府近年来出台了许多金融科技扶持政策,如何协同利用这些政策促进创新?

  彭澎:建议由省金融办牵头,对国家、省以及各市的金融政策进行梳理,尤其对发挥南沙“金改15条”、前海“金改12条”、珠三角金融改革等政策的因素进行化解。

  李风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机制未建立。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金融的有机结合,政府相关部门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并搭建起信息网络平台,建立起政府资源与市场运作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体制,有利于解决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对于已建立的各类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应统筹规划这些金融交易平台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等基本要素,按照不同层次,不同职能,不同领域等维度,对政府金融中介服务资源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多头管理。

  胡衍军:对于各行业各部门涉及支持科技金融创新的各项政策、资金、渠道和资源可进行统一筹划,从整体角度出发来规划政策的协同、资金的管理、渠道的通畅、资源的整合,才能提高整个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更容易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曾聪:第一阶段,对种子期企业,以“投贷联动规模化”的方式,促进中小型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第二阶段,针对四板企业,以“规范化改革和支持”的方式,建立股份制改造奖励机制,面对“新三板”市场的企业,给予上市奖励;面对已上市并获得贷款的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市场估值的增长性百分比,给予企业价值增值奖励。通过以这样分阶段的方式,便于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

  《21世纪》:企业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运用再到投资回报,期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政府应如何建立合理的金融风险分担机制,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李风华:可以三管齐下。首先,以直接融资为主支持科技企业发展,鼓励券商 、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产价值评估、投融资支持等服务;其次,加强保险公司与高科技企业的金融创新合作,开发信用保险、科技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创新型保险产品,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此外,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创业投资基金,以政府资金早期投资,种子基金,购买保险基金等多种形式,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创业投资的各个阶段。

  曾聪:个人认为,将科技创新市场化是最有效分担风险,直接解决企业后顾之忧的办法。建议各级政府分行业、分种类建立宣讲、路演平台,便于召集更多基金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事务机构对分别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进行各种的评判、选择。

  胡衍军:对于高科技企业研发到成果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政府应当建设科技金融风险保障体系,设立引导基金,分担重点扶持企业的研发风险;推出退税补贴保障政策,降低高新高风险科技机构税负负担;探索科技企业项目保险机制,扩大风险资金池和承受能力;建设科技项目风险控制中心,普及风险管理知识,加强重点合作企业风险管理;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保护机制,并允许知识产权证券化。

  彭澎:目前,金融风险主控机制在中央,地方必须要有中央的督促才能有效,不过各地的引导基金方面可以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也正在拓展,但要有成功案例来效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