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包括佛山高新区在内的8个国家高新区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对佛山高新区来说,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
自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高新区开始,经过20年的发展建设,佛山高新区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新材料、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聚集了一汽—大众等世界500强及其投资企业61个,上市公司2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78家。
2014年,佛山高新区“一区五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34亿元,同比增长11.37%;园区企业营业总收入315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88.7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379亿元,占园区企业工业增加值4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同比增长20.7%。
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南海区委副书记、狮山镇党委书记刘涛根表示,作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的主要载体,佛山高新区正在领衔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不断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促进各种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成为佛山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引擎。
高科技产业集群式发展
在“广州整车、佛山汽配”的产业布局下,佛山高新区汇聚了本田、丰田、日产等三大日系零部件供应商,初步形成涵盖整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身及附件、汽车电子、通用件、汽车磨具等相对完善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
2013年9月,佛山高新区的一汽—大众华南基地正式投产。同时,国产高尔夫7也在佛山下线。仅过了8个月后,2014年5月7日,一汽—大众华南基地二期项目便迅速启动奠基。按照规划,该项目总投资约153亿元,建设周期为36个月。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能力,生产大众和奥迪品牌MQB平台的最新产品。届时,一汽—大众华南基地将具备60万辆产能。
除了一汽—大众华南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北汽福田落户三水园,以及本田变速箱、浦项钢板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迅猛外,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广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落户南海园,并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业基地内已引入广东省广顺新能源动力院士工作站及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中心。
2014年佛山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450亿元,约占佛山市的80%。佛山高新区按照“核心突破、分工协作、填补空白、前沿挺进”的发展理念,着力突破汽车关键零部件进口替代领域的自主核心技术,打造各分园各具特色、分工协作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推动园区向整零协作、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并进的全产业链基地跃升。
此外,装备制造业作为佛山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轻型工业机械、特色机床国内领先,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及办公用机械制造领域基础雄厚,在全国具有绝对竞争优势。2014年佛山市拥有装备制造企业11000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186亿元,产值超10亿元企业30多家,超亿元企业达到300多家。
目前,佛山高新区拥有“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国家专用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佛山高新区禅城园和南海园的陶瓷机械和纸箱机械,顺德园的塑料机械和机械模具等均已处于全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陶瓷卫浴机械、木工机械、塑料机械三大特色产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0%、60%和30%,涌现出恒力泰、永盛达、新鹏等一大批科技型骨干企业。
今年7月20日,世界机器人产业巨头安川电机凯尔达(佛山)项目签约仪式在佛山高新区南海园举行。安川电机凯尔达(佛山)项目的签约不仅有助于佛山高新区在机器人应用中拔得头筹,加速世界领先机器人企业的集聚,也为佛山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添新动力。
“目前,佛山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高度集聚发展,初步形成集研发、工程设计、核心零部件、精密加工、系统集成、品牌服务、高端展会于一体的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培育出一批产值超百亿的龙头骨干企业。”刘涛根表示,下一步,佛山高新区将围绕现代制造企业管控、智能车间、高端成套工艺装备、制造基础共性技术、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进行重点部署,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有效汇聚科研资源,加快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全国类似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累经验。
近年来,佛山高新区光电产业异军突起,形成新型显示、新光源、光伏三大特色领域,产值规模超500亿元,成为佛山市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力量。被称为“OLED华人三杰”之一的陈金鑫教授和香港大学支志明院士研究组合作成立的OLED产业促进研究中心落户顺德园,并入选广东省第二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世界一流团队。光伏产业也从无到有、迅速壮大,三水园也成为全国重要的薄膜电池产业基地之一,集聚包括中国建筑材料集团、爱康太阳能、保威太阳能等一批优质项目,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占广东省70%以上。
掌握了新材料行业,也就掌握了工业化的未来。近年来,佛山高新区积极布局新材料行业,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量约占全国的60%、全球的25%,陶瓷色釉料生产约占全国的50%。陶瓷产品从传统建筑陶瓷、卫浴陶瓷逐步向陶瓷刀具、碳纤维复合陶瓷、新型耐火材料、软瓷、石英石、陶瓷薄板等新型环保节能陶瓷扩展。铝型材年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惟一的“铝合金型材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此外,佛山更是全国家电版图中重要一极,以其规模庞大、品类齐全、名牌云集而蜚声中外,并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等家电产品和燃气具的生产基地,涌现出美的、志高、科龙等行业龙头企业。佛山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也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以顺德园、三水园为主要集聚区,以南海园、禅城园为新兴增长极的发展态势。
“目前,佛山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光电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聚集了一汽—大众等世界500强及其投资企业61个,上市公司2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378家。”刘涛根表示。
各种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作为佛山高新区科技资源聚集的重要载体,佛山科技街现已建成力合科技园、产业智库城、慧泉科技园等高端科技产业载体,引入了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科院纳米器件平台华南中心、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广东平板显示产业技术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以及力合创智孵化器、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光机电产业孵化器、3D打印产业孵化器等专业孵化器,引入中央“千人计划”专家4人,入驻创业企业超100家。其中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设立了数控技术创新服务中心、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已有近30个项目进驻协同创新研究院并已注册成立公司开展业务,其中3个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项目团队。
此外,2012年由佛山市南海区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进驻孵化30多个项目,引进博士87人,其中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中央“千人计划”1人,区级高层次人才认定共有14人。
中国南方智谷作为省区共建的重点建设项目和科技部认定的顺德国家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产业化基地,将通过产城一体化,重点发展以科技研发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争取3-5年打造成珠三角智造中心和城市科技综合体,最终建成全球新一代科技创新中心。
华夏陶瓷研发中心至今已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31项,申请或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5项,为180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与21家企业合作开展了20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国家汽车配件监督检验中心也是华南地区惟一的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基地。检测项目涵盖整车检测、发动机检测、碰撞检测、排放及与节能试验检测及所有零部件检测,并能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组织研发性试验。
此外,佛山高新区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去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获广东省批准建设“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佛山高新区核心园区南海园立即抓住机遇,成立政府引导,科技项目、产业基地、专业基金管理团队、民间资本相融合的风险创业基金与平台,促进金融、科技、产业有机融合。
去年3月,《佛山高新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佛山高新区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监督管理扶持政策的实施及资金的使用;设立3亿元扶持资金,用于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科技创新项目、重点及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平台与环境建设、创新创业及其他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需要设立项目的扶持。
此外,由佛山高新区和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同设立的国际创新猎投基金,依托资本运作,用金融工具和国际技术转移手段,通过价值链将本地的产业与国际创新资源连接起来。
截至2014年年底,佛山高新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3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个,已经成为佛山市科技创新的主要引擎。
打造创新创业乐园
11月23日,佛山高新区创业18MALL发布及全国创客交流大会在佛山高新区南海园举行。创业18MLL包括1个主馆和6个综合功能馆及N个外延资源。创业18MLL主馆规划面积超过4600平方米,是集办公卡座、导师培训、投融资对接、行政服务、人才公寓、创客咖啡、路演中心以及佛山创客空间等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器。
“佛山高新区聚集着大量的相关企业,方便大家交流经验以及合作。更重要的是,这里经常有投资商来实地考察,能够更好地吸引投资者投资,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和宣传。”作为首批入驻创业18MALL的团队之一,远方科技智能家居团队负责人陈佳伟表示,团队的运营模式是以生产工具模型,找代理商生产,而佛山高新区大量制造企业资源为其提供了便利。
“未来创业18MALL将发展成为南海创业者的乐园、佛山众创科技孵化的核心平台、广东青年创新创业的试验区和先行地,以及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创新创业孵化器集群‘样板’。”佛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今年1月佛山高新区芯光源孵化器人才增值计划启动,以期通过人才增值计划,进一步帮助创业团队发展,让佛山高新区成为创业乐土。该增值计划引进了中科院相关院所、香港科大创业工作坊、中国照明设计师协会和京东等国内电商龙头企业,加上此前落户基地的众多国家级、省级科研检测机构和市场运作机构,逐渐形成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芯光源孵化器是佛山首个半导体照明产业创新孵化器,自2013年11月正式启用以来,已有8个创新项目入孵,并全面投入运营。10个创新项目正办理第二批入孵手续,包括了照明、材料、器件、微电子等多个领域,新引入高端人才20多个。其中芯光半导体有限公司获得超过8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华智新材料有限公司也获得来自高技投等公司超过1000万元的天使资金投入。
作为芯光源孵化器首批入驻的南海区B类团队,佛山市铂利欧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河一直关注人才的后续培养与发展。“我们入驻时有租金和其他扶持政策,但是入驻之后企业团队成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要继续吸收营养,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少走弯路。”他举例说,目前企业遇到的迫切问题就是在创业初期,如何打造好的激励措施从而留住人才,目前这一问题已拖慢了公司的发展步伐。
不仅是李河,很多落户芯光源孵化器的创业团队也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虽然已经吸引了13个优秀创业团队进驻,在硬件配备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也面临着如何通过更专业的服务去帮助人才团队增值,使他们在南海成功创业。
这也是此次人才增值计划的目的与意义所在。“主要是从服务入手,通过搭平台、引服务、促成长等优化创新创业氛围,最终实现人才和企业的增值、使更多的优质创业项目在芯光源基地获得成功,打造一个优质的创新创业社区。”佛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芯光源孵化器的带动作用得到了业内的肯定。今年6月,芯光源孵化器获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为众多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力合(佛山)科技园则全力在佛山构建“1(本地)+N(世界各地)”孵化器发展模式。据了解,力合(佛山)科技园是清华大学在广东建立的四大科技园之一,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建设管理和运营,总投资16亿元,目前己完成11万平方米载体建设。园区引进及建设的创新平台包括中科院光机电产业孵化器、力合创智新材料与装备制造专业孵化器、清华(佛山)创新中心等。
在创新创业政策方面,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办法》、《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行动方案》、《佛山市推进规模以上研发机构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等配套政策,大力支持创新创业。
刘涛根表示:“今年以来,佛山高新区通过建设孵化器、搭建平台广泛吸引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科技资源向园区聚集,佛山高新区逐渐成为创业者乐园。”
新起点再出发
为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和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以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核心区域,以佛山高新区为载体,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正在积极推进中。合作试验区将重点打造制度创新特区、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孵化基地、高铁经济示范区、粤桂黔开放开发的先行地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本等“五个基地”。在产业互补、科技金融、商务物流、文化旅游、人才互动合作、资源能源、农产品流通、环保治理、对口帮扶等方面加强与高铁沿线地区合作,为促进珠三角与大西南地区流通互动发展提供战略通道。
佛山高新区作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的核心载体,将通过优化政务商务环境,构建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体系,为珠三角的产业、资源、人才等各类要素“走出去”与“引进来”提供更广阔空间,为桂黔及粤西地区融入珠三角、连接港澳提供更便捷途径,并以此为高铁经济带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为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委促进粤东西北振兴战略探索经验,率先作示范。
佛山是典型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佛山传统产业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家用电器、陶瓷建材、纺织服装、塑料制品、食品饮料、家具等行业。现在佛山的传统产业面临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人力成本高、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融资难等困难。佛山高新区内的传统产业总体规模不算大,但市场主体数量众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愿望强烈。
“佛山高新区将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把佛山高新区确立为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品牌创建、技术改造、工业机器人应用、信息化应用、研发能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其他区域探索道路、积累经验。”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