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新区:乘势争当创新尖兵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鹏    时间:2016-06-03





  格力、魅族、金山、云洲科技无人船……无论是历久弥新的知名上市企业,还是冉冉升起的“双创”新星,作为绽放在珠三角的璀璨明珠,珠海高新区向来不乏享誉四海的城市名片。时光荏苒,当历史的车轮飞速驶入2016年,珠海高新区已然伴着“十二五”华彩乐章的余音,掀开“十三五”亮丽的新篇章。


  “作为珠三角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主体之一,珠海高新区‘十三五’期间将充分发挥创新先发优势,做到发展新动力率先形成、产业新优势率先形成、‘双创’新生态率先形成、人才新高地率先形成,努力打造珠海创新实力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最集中、最具技术辐射力、最宜居宜业城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珠海高新区党委书记张宜生表示。


  珠三角之滨,需要舞动的龙头引领,展开创新之翼一飞冲天。显然,珠海高新区使命在肩,时不我待!


  珠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川透露,展望“十三五”,珠海高新区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创新的政策平台,力争科技型企业数量年均增长保持15%以上,产值超百亿元的科技创新型大型骨干企业达4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15年翻一番,达到250家左右;到2020年,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成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1+7”格局中的重要创新中心。


  本报记者张鹏 报道


  近日,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印发《珠海高新区企业研究开发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引发广泛关注。《规定》提出,对于珠海高新区主园区企业,将由园区根据企业已核定的研发经费支出额度,按一定比例给予无偿补助,且该项补助无须企业申报,操作手续简便。今年,珠海高新区投入5000万元财政资金补助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补助经费占企业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的11.8%,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可获200万元补助。据悉,这是珠海高新区近年来出台的最重磅政策之一,具有力度大、普惠性强等特点,旨在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创新永无止境。今年以来,为鼓励创新创业、加快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珠海高新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措施,通过“组合拳”不断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推出《珠海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管理办法(试行)》,鼓励科技企业加速器运营管理单位与园区共建服务体系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为入驻加速器的企业提供技术、市场、融资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全力打造全链条一体化的创业孵化体系;


  颁布实施《珠海高新区扶持创新创业成长之翼助贷办法》,设立3000万元风险准备资金池,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增信和放大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园区创新创业的科技型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出台《珠海高新区鼓励市场化主体建设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暂行规定》,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鼓励企业等市场化主体参与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对经认定的公共平台购置仪器设备,最高将给予1000万元资助。


  ……


  记者了解到,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珠海高新区等8家高新区(统称珠三角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1月,珠海高新区召开2016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珠海高新区“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以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谋势: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珠海高新区将按照广东省关于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创新中心的要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以新作为引领新发展,以大创新推动大跨越,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宜生坦言,珠海高新区有信心、有能力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首先,国务院《关于同意珠三角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要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2020年要实现技术创新领先、产业领先、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先、体制机制创新领先的建设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更高的目标定位要求珠海高新区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创新的举措去谋划和打造更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集聚更多的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


  其次,《批复》允许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坚持引领发展,已成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珠海高新区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科技政策创新引领经济和社会全面创新,站在创新最前沿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力争让示范区和自贸区一道成为珠海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珠江西岸创新中心的“双引擎”。


  同时,国家高新区在“十三五”的战略定位成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相互配合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对国家高新区进一步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珠海高新区有底气有优势,因为我们累积了厚实的创新资源。”张宜生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珠海高新区着力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坚持人才第一资源,围绕大孵化器和产城一体战略,专注产业集群发展和科技资本融合,“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提前实现经济总量比“十一五”末翻一番的目标,高新技术企业、高端人才、上市企业和市级以上工程中心均占珠海市1/3强,拥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企业97家,覆盖率达79%,科技从业人员达到2.8万余人。90%以上的企业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业特点,更容易实施产品、技术、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切实提高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以生产出更高质量、更绿色安全、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够更好地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的要求。


  “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面临着建设珠江西岸创新中心、中山大学珠海成建制学院落户、港珠澳大桥即将竣工和深中通道全面动工的历史机遇,以及生态一流的环境优势,这些都在为珠海高新区持续集聚更多优质的创新要素与主体,将不断刷新珠海创新高度,使崇尚创新、服务创新成为时代文化,让创新创业成为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张宜生说。


  顺势: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珠海高新区面对日趋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积极应对挑战,千方百计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经济增长实现平稳开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4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位居珠海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同比增长27.6%,增速位居珠海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67.8%,增速位居珠海市第一。


  首季度开门红,得益于珠海高新区以完善的政策体系为重点,全面优化创新环境。


  记者从珠海高新区管委会获悉,通过出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珠海高新区正在加快编制发展规划纲要、空间发展规划。今年以来,在全面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6+4”优惠政策的同时,珠海高新区还大胆结合自身特点,围绕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高企培育、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等,密集出台一系列创新政策措施,打造完整的创新政策体系。这其中,诸多创新举措可圈可点,颇为抢眼。


  以《珠海高新区鼓励市场化主体建设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暂行规定》为例,为鼓励企业等市场化主体参与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规定》提出,除对经认定的公共平台购置仪器设备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外,对年度为园区内3家以上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检验检测、培训指导等服务的平台,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对使用平台的园区内企业给予最高50%的补贴。


  据了解,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指引下,珠海高新区把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聚集创新要素的一大抓手,持续加大公共平台的引进和建设力度,目前已拥有经广东省认定的公共平台13个,其中新型研发类平台7个。为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珠海高新区今年将加大对企业建设公共平台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英搏尔、光库通讯、云洲智能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电动汽车、光电器件、无人船等产业公共平台。


  重磅创新政策接二连三。据了解,近期出台的《珠海高新区企业研究开发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被外界普遍认为是珠海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利好。据珠海高新区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局局长张廷友介绍,此举旨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力度,提高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又要推动结构调整的情况下,这项政策将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体,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保障。”张廷友为记者算了一笔账,2015年珠海市研发费补助5000万元,其中珠海高新区85家企业共获得补助2011万元,占研发费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的4%。2016年,珠海高新区统筹市、区两级财政科技资金共计5000万元,全部用于补助上年度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超过30万元的企业,补助费用增加1.5倍,为珠海市最高,占加计扣除应纳税所得额的11.8%,惠及94家企业。依据该项政策,每家企业获得的研发费补助最高为200万元,对于中型科技企业的扶持效果尤为明显。此外,企业在获得珠海高新区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其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或申报其他科技项目。补助资金采取无偿资助形式拨付,企业收到补助资金后,应按国家规定的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而无需申报、公开透明则是该项政策的又一亮点。“研发费用补助无需企业申报,彻底解决了企业申报手续繁琐的问题。”张廷友介绍说,过去很多科技专项经费的补助资金都是企业先立项,再跑多个部门提交多项证明材料进行申报,然后还要经过中期审核和项目验收,程序非常繁琐。此次研发费补助无须企业申报,可一举实现企业创新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多个降低。同时,该项政策还规定,由税务部门提供已核定的上年度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额清单,珠海高新区科技主管部门可根据清单,按照补贴计算公式拟定当年补助资金计划。补助资金计划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科技主管部门按相关程序报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审定后办理拨款手续。


  “无需企业申报不仅操作简便,可减轻企业准备材料、东奔西跑的负担,消除企业申报产值等数字的不规范,还可减少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张廷友表示,过去科技计划项目的资金申报审核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现在由国税、地税部门提供每家企业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额度和全区总额度,可体现公平公正,这也是科技经费使用的一项新尝试、新举措。


  “这是政府给企业最大力度的扶持。”珠海中慧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向健告诉记者,该公司去年获得政府研发费补助约100万元。“企业研发投入较大,研发费补助资金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是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减负。”


  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去年研发投入1400多万元,获得政府研发费用补助50万元。该公司行政经理李建英表示,申报项目很复杂,不仅要准备很多材料,有的还要考察项目的经济效益。“我们是开发药品的,国家要求非常严格,短期之内很难看到效益,往往在项目评审中不占优势。现在不用申报不必评审太好了!”


  让“创新有条件、创业有舞台、创富有机会”,已然成为珠海高新区大力推进政策创新、着力营造一流创业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珠海高新区建立了区领导一对一挂点重点企业机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解决;为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园区设立了规模逾亿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资金;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园区出台了扶持在孵小微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园区内122家在孵小微企业受惠;为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园区积极打造完整孵化链条,出台了旧厂房、旧工业小区升级改造为科技企业加速器的优惠政策,推动中电科技园等工业楼宇升级改造为加速器。


  此外,珠海高新区还大力推动高新区、高校融合,以“两高”融合为重点拓展源头创新。目前,中山大学“天琴计划”配套项目已动工建设,珠海清华创新中心、清英智能电网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正在积极推进与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南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共建技术转移中心。


  以科技金融为重点完善创新生态。珠海高新区与广东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投资1.1亿元成立政策性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约定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以进一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进珠海市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横琴金投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机构,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加之此前已实施的“贷—担—保”联动贷款业务,珠海高新区目前已经打通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到融资担保、科技保险,再到融资租赁的融资服务链条的最后一环,形成了对种子期到成熟期企业全覆盖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造势:加快创新中心建设


  据悉,“十二五”期间,随着“一区五园”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珠海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一举由2010年的第50位上升至2015年的第31位。争先进位,对于疾速奔跑在创新征途上的珠海高新区而言,已然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对此,杨川坦言,珠海高新区将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通过五大创新举措,助力珠海加快打造珠江西岸创新中心。


  一是率先构建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在战略层面上,注重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并落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在创新发展方面强化统筹“一区五园”,配套设立创新驱动专项资金,每年对各园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成果数量及产业化水平等进行量化考核;在政策层面上,敢于先行先试,大胆在创新创业人员和企业高管个税优惠、科研人员成果收益、旧厂房旧工业小区改造升级为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外籍高端人才永久居留资格便利化等方面探索示范,全方位支持创新,率先形成覆盖创新全过程的政策链;在操作层面上,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中央普惠性降税政策,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系列措施,集中清理一批涉企收费项目,下大力气降低企业在公共服务、土地、融资等方面的成本,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政府工作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加大问责力度。


  二是率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壮大主导产业,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60家;以专业园、园中园的方式,全力打造北围片区智能产业园、创新海岸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前环片区海湾创新中心以及金鼎工业片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对首次突破亿级、十亿级、百亿级的创新企业给予相应奖励,力争到2017年实现十亿级科技创新型骨干企业倍增;选择一批示范企业开展智能化提升,力争用两年时间建成10家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场、20家左右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同时,大力建设创新平台集聚新兴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平台化发展,面向企业员工和外部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构建具有高新特色的创业系。加强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共建,新增创新平台10个,集聚一批创业人才和创新项目。持续引进全球创新团队和高端领军人才,着力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今年年内新增中央“千人计划”人才4名,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家以上,力争政府天使投资项目实现倍增。


  三是率先建成国际化开放式创新环境。全面对接港澳创新资源,建设港澳科技资源高新区产业化专门基地,大力引进港澳高水平大学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全面吸纳港澳企业研发中心。加强与横琴自贸区的联动,推动珠港澳三地研发检测设施、公共技术平台等创新资源合作共享,引导风投资本、人才、技术围绕创业者跨境流动;加快形成面向国际的珠港澳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珠江两岸创新交汇“桥头堡”,大力引进深圳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中小型企业,加快承接深圳优质创新资源。加大与中山、东莞、惠州的产业互动,整合、补齐、做强创新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建设跨区域产业公共检测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联盟。从政策、资金、人才、项目等方面深化“两高”融合。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应用型科研机构、中试基地,推广“把科研人员与职务科技成果整体孵化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模式;支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到科技型企业兼职兼薪;加快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科技园动工。


  四是率先建成民生普惠环境宜居新城。加快宜居宜业新城开发。以大学小镇为依托,推动高校与古村、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互动互融。


  五是率先探索创新贯穿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新模式。加大科技创新成果惠民力度,引导鼓励辖区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需求,开展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创新。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建设科技型社区,形成创新文化浓郁的创业生态示范社区。


  龙头劲舞珠江西!


  “面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机遇、新目标,珠海高新区将强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快珠江西岸创新中心建设。这既是对珠海高新区已有成绩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张宜生如是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