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期望寿命达76.1岁


时间:2012-02-08





“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是医疗卫生系统的老毛病,也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成因。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据统计,去年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4.3亿,占总诊疗人次的70%,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14.5%。这意味着七成广东人在县级以下医院就能看好病,既方便,又便宜,还大大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

  明天召开的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将总结3年医改成效,部署“十二五”医改工作。昨日,广东省卫生厅向南方日报独家发布了3年医改“成绩单”。

  卫生厅表示,广东3年医改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为“十二五”深化医改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全省总诊疗人次6.1亿,出院人数1084万,分别比2008年增长约20%、30%。广东用约占全国7%的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了约占全国10%的医疗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我省居民期望寿命达到76.1岁(全国73.0岁),比2002年提高1.56岁。

  三大利好

  1

  广东人越来越喜欢到基层医院看病

  广东人越来越喜欢到基层医院看病!据省卫生厅统计,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数3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7.8万人,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29%、25%。2011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4.3亿,占总诊疗人次的70%,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14.5个百分点。医疗卫生网点覆盖城乡,居民就近享有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便利。据抽样调查,我省95%的城乡居民20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

  过去看个感冒都要去挤大医院,现在为什么能让七成人在基层医院(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站)看好病?省卫生厅负责人分析,有三个重要原因。

  实力增强 乡镇卫生人员增两成

  广东将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纳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投入3.45亿元加强200个乡镇卫生院、20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经济欠发达地区9个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中央新增投资我省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顺利施行。

  卫生事业发展产生结构性变化。全省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西医轻中医等老问题正在被扭转。2008—2011年,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净资产增幅达372%,县级医院达56%,均高于城市医院增幅。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万元以上设备4.2万台,总价值约38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倍、1.5倍。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数量、学历结构、知识水平也明显好转。2011年全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达到8.2万人,比2005年增长20%,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中医师所占比重都有明显提高。

  “零差价”卖药 门诊费用降12.4%

  广东大力推进基层综合配套改革,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设立一般诊疗费,落实财政专项补助和收支差额补偿,启动历史欠债化解工作,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运行机制。全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层门急诊次均费用比2010年下降12.4%,住院费用下降6.75%。

  报销更多 住院政策补偿比例6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全省参合率达到99.7%,财政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以上,统筹区域内住院政策补偿比例达到68.0%,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0万元。全面建立门诊统筹补偿制度,扩大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全省所有统筹地区、大部分省、市级医疗机构基本实现即时结报。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满足了农村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2

  医疗费用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省卫生厅表示,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开始享受到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医药费用增长势头逐步得到控制。

  2010年全省医疗卫生支出188亿元(含新农合),比2007年大幅增加84.2亿元,重点投入到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卫生总费用发生结构性变化,2010年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相比2007年下降4.8个百分点,政府卫生支出比重上升5.7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分担医疗费用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人负担比例逐步降低,公平性明显改善。

  根据医改专题调查,2011年我省经医生诊断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15.3%,比2008年降低近4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实施药品阳光招标采购和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2008—2011年,药品阳光采购实际让利患者253.6亿元。我省医疗费用涨幅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年均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费用呈下降趋势。

  3

  城乡居民健康指标差距缩小

  另一个重大利好消息是,广东人的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我省居民期望寿命达到76.1岁(全国73.0岁),比2002年提高1.56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的24.0/10万下降到14.3/10万(全国2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11.3‰下降到3.9‰(全国12.1‰)。广东居民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部分指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更为可喜的是,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全省婴儿死亡率的城乡差距从2005年的2.3个千分点下降到2011年的0.2个千分点;农村住院分娩率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由2003年的21.3个百分点下降到2011年的1.8个百分点。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地区间健康差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省卫生厅分析,这与广东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关。广东加大了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指导和考核力度,全省人均服务经费达到25元以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2.7%,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57%,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住院分娩补助以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等项目提前实现国家目标。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启动地中海贫血干预项目。

  今年医改看点

  三成县级医院取消“以药养医”

  对于备受关注的公立医院改革,广东省卫生厅表示,正在稳妥推进试点,深圳、东莞、珠海三个试点市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在探索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实行全行业管理、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推进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2011年新增三级甲等医院19家。继续推行预约诊疗、检验结果互认、门急诊病历“一本通”等便民惠民措施。全面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全省105家大型医院积极参与临床路径管理。民营医疗机构加快发展。

  省卫生透露,公立医院改革是今年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2012年全省选取30%的县(市)先行试点,2013年在所有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展开。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完善补偿机制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药品采购、监管等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力争到2015年基本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基本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

来源: 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