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广州启动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新增7条、236公里地铁线。这个数字相当于过去20年广州建成开通的轨道交通总里程。
在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图上,广州7条新增地铁线示意图像舒张的城市大动脉血管,从中心城区向广州城东、城南、城北全面舒展开来,直通“山、城、田、海”。城市大动脉的舒张也将广州城市空间从囿于“老四区”的内循环抛向了7263平方公里更大的轨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建设规划,7条线路的估算总投资约1241亿元。
与2005年至2010年间推出的上一轮广州城市轨道交规规划相比,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突出规划理念的调整及线路设计上的变化,强调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与疏导交通并重,在线路规划上中心城区外围的线路比重大大增多。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看似简单的轨道交通规划之变,却透露出广州城市发展新动向。
广州在走过亚运之后于今年年初提出探路新型城市化。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介绍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就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三个重大突破”中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抓手。
那么,此次大规模推进地铁建设究竟要为广州城市未来新发展埋下怎样的“伏笔”?强调空间布局规划又将带动广州格局怎样的走向?全面铺开228.9公里长地铁建设所需千亿资金怎样保障?在经济环境内外压力重重之下,大批新增地铁能否为广州经济提速?
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详解广州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详情及关注热点,并首次公布了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主要资金渠道。
为何大规模建地铁
突破中心城区局限 以地铁带动新区建设
广州地铁的建设始于1993年12月,至今已近20个年头。到目前,广州已建成开通一至五号线、八号线、广佛线、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共8条、236公里。同时还有6条、93.8公里线路在建。
本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同意广州新建7条共228.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意味着,广州新一轮规划将建的地铁总长相当于过去近20年已建设开通运营的地铁总长。
广州为何推出大规模地铁建设规划?
“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既指向现实发展问题,更为广州提速新型城市化建设打好基础。”潘建国介绍说,就现实发展来说,推进新一轮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一方面突破城市空间资源限制,缓解城市中心交通、土地、环境资源等瓶颈。据统计,去年广州市区机动化出行量1947万人次/日,未来8年还将增至目前的2倍,但同期城市道路网络的供应能力仅能增加50%,道路交通设施承载能力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轨道交通带动“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布局的形成。目前,市中心人口过于密集,轨道近期建设项目的初衷,在于优化市域空间布局,调整市区空间战略,将人口和产业向外围城区转移,带动新区建设。
面向新型城市化路径,广州自身需要推进重点功能区和增长极发展,轨道近期建设项目将促进中新知识城等重点功能区的开发,加强外围城区与核心区的联系,而实现广州城市发展战略意图;同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决定了广州需要进一步优化广州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提升广州区位优势。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促进广州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与广深港、穗莞深、广莞惠、广珠等多条国家铁路和珠三角城际轨道项目的对接,从而加速珠三角经济、交通一体化。
中心城区站点设置过密能否疏堵
加密核心区线网布点 多方式交通网络无缝衔接
近期广州公布的系列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尤其站点规划初步方案,引起了市民、网民及专家的广泛关注。有专家认为目前广州的轨道交通规划尤其中心城区站点设计过于细密,并不能抽疏中心城区交通人流。同时,轨道交通在“郊区”与“郊区”之间的设计也不够合理,往往从一个郊区去到另一个郊区,一定要经绕城中心才能到达。
对于专家的建议和担心,广州在下来各条地铁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会否增设考虑?
对此,广州市发改委方面表示,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按近期、远期相结合原则,逐步提高线网密度和服务水平。但由于受到相关因素制约,线网覆盖范围毕竟有限,目前地铁只能作为公共交通的骨架,不能完全取代常规公交。因此,目前主要通过地铁发挥中心城区对城市外围的辐射作用。在郊区与郊区间尚无轨道连接之前,将主要采取公交布设与地铁接驳,改善当地居民交通出行条件。
广州市发改委相关部门介绍,从世界级大都市的交通发展经验来看,要解决广州这样大城市中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在市中心,地铁是最有效的交通解决方式,通过提供无拥挤出行,提高市中心的生活质量。但广州轨道交通与国际级大都市还有较大的差距。巴黎、伦敦、东京、纽约等发达城市核心区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均在2.0km/km2以上,目前,广州核心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密度为1.3km/km2。因此,为实现轨道交通线网核心区公交出行主体的目标,还应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市尤其是核心区轨道交通线网密度。
未来,广州市交通发展将发挥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水上巴士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优势,通过交通枢纽引导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依靠多方式交通网络的匹配与无缝衔接,寻求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最大化。
新增地铁建设“钱袋子”如何保障
五大模式解决建设资金 规模大但争取强度均衡
7条地铁线建设,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这些建设资金从何而来?财力能否有保障?
对此,广州市发改委方面介绍,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建设规划,7条线路的估算总投资约1241亿元。投资规模较大但不是一次性投入,广州会按照轻重缓解及市、区财政的承受能力,优化建设时序,创新投资建设模式,争取在建设期内均衡投资强度。
为确保广州地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渠道上考虑措施主要通过“财政投入+市区共建+BT模式+融资方式”等方式,包括: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80亿元市本级财政性资金用于地铁建设,且随着财力的提高适当增加;
二是创新地铁建设模式,今后的新线建设将由市、区或县级市,主要为六个新区县共建;
三是借鉴香港及其它先进城市的地铁建设经验,通过适当的地铁沿线物业开发,使得相关收益尽可能用于地铁建设;
四是探索BT模式建设有关线路;
五是创新融资模式,综合运用贷款、发行债券、中期票据、信托等融资工具,降低融资成本。
按照广州市财政状况预测,地铁建设投资占全市GDP比重较小,总体上属可承受范围。
7条拟新建地铁线进展如何? 力争年内都能动工建设
获批建设的7条地铁线什么时候开工建设?什么时候建设完成?
对此,广州市发改委方面介绍说,为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一方面广州目前正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正抓紧完善各线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和审查工作,一旦完成市内的审查程序将上报国家审批,按照广州市的部署,力争年内7条线路都能动工建设。需要强调的是,国家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需以国土预审、环评、规划选址、节能评审等批复文件为依据,需各部门、各环节紧密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审批。
二是积极同步开展方案论证、征地拆迁摸查、融资方案研究等前期工作,为可研报告批复后的正式动工作好准备。目前,地铁建设整体工作已布置落实,各项工作都在抓紧推进中。
如何保障按期建成? 市长领衔解决建设难题
6号线建设工期太长,新批的地铁线会否出现“滞后”建成?在确保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进程方面,广州有何监督和约束机制?
对此,广州市发改委方面表示,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巨大、影响面广,其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城市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城市交通及人文、法律、自然环境的方方面面。在地铁实施过程中也有不少困难难以在规划前期预见,比如征地拆迁的不确定性影响;沿线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可能带来的线路敷设方式及站点调整;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影响;与市政基础设施的衔接协调影响等不确定因素,往往容易制约工程推进、影响工期。
但为加快工程建设,确保如期开通,目前广州已制定了相关保障措施,包括:一方面是做足前期准备,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减少方案变更。另一方面是组织保证,广州市已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市交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由市发改委牵头,各部门、沿线区政府为成员的轨道建设板块,负责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全力推进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同时,发挥市地铁总公司二十多年的建设运营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建设工期。
交通建设如何带动经济发展? 轨道交通五年投资将超千亿
当前广州经济增速处于近年的同期最低位,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广州市发改委方面介绍,类似于轨道交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必定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初步测算,未来5年,广州市轨道交通投资将超过千亿。但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方面。除了对贯彻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人口、空间、产业布局等产生积极意义外,还将对广州未来社会就业、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带来影响。
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根据相关资料,轨道交通投资1元可以带动GDP约5元,因此轨道交通的建设必将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在增加社会就业方面,经初步估算,项目建成后,可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超过一万个。预计项目带来的间接就业机会将更多。在提高沿线土地价值方面,将促进沿线的土地开发,改善投资环境。
由于地铁建设带动地面车流量减少,减少油耗及尾气和噪音污染,还将促进节能环保,改善生活环境。另外,地铁线的规划建设,为市内居民借助方便的轨道交通到郊区买房置业提供机遇,从而提高轨道交通沿线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